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www.ceweekly.cn
黃奇帆資料圖《中國經濟周刊》資料庫
01
數字化的構成與顛覆性作用
數字化主要包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對于這幾者之間的關系,普遍的觀點是“融合發展”,分不清孰重孰輕,孰先孰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工業互聯網,其中既有區塊鏈技術、也有大數據技術、還有云計算技術,三者合成一體,又衍生出了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概念。但也有人認為,ABCD的地位并不平等,核心應當是區塊鏈技術。因為,區塊鏈技術解決的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問題,而且撞擊到了生產關系這個根本問題。
如果將數字化平臺用人來類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云計算相當于人體的脊梁。沒有網絡,五臟六腑與脊梁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云計算,五臟六腑無法掛架;而沒有大數據,云計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梁、五臟六腑、皮膚和器官之后,加上相當于靈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數字化平臺就已經成型了。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從DNA層面提升人的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數字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改造之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大幅度擴展。
從具體功能上講,云計算的核心功能在于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通道能力;大數據的核心功能在于靜態數據之大、動態數據之大以及數據被使用后新生的疊加數據之大;人工智能的核心功能在于將數據通過濾波去除垃圾后變成信息,把信息經過挖掘推送后形成知識,把知識通過智能算法形成決策性判斷;而區塊鏈則是一種特殊的互聯網技術,是對“共識人群的一種管理方式”。如果說云計算、人工智能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大數據讓生產資料分發更高效,那么區塊鏈就是對生產關系的變革。從更大視野來看,人類能夠發展出現代文明,是因為實現了大規模人群之間的有效合作。在此基礎上,區塊鏈技術也可以通過新的信任機制大幅拓展人類協作的廣度和深度。
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一季度同比回落6.8% 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降幅比前兩個月明顯收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總的來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2020/4/17]
數字化之所以能夠顛覆傳統,就在于它所擁有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所謂“全空域”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從天到地,從地上到水下、從國內到國際可以泛在的連成一體;所謂“全流程”是指:關系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信息積累;所謂“全場景”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所謂“全解析”是指:通過人工智能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信息,產生異于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而所謂“全價值”是指: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并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
數字化具有的五全基因與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結合起來,就會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產生顛覆性的沖擊。與工業制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制造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能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在與金融相結合的過程中,數字化擁有的海量信息、計算能力,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安全性,降低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壞賬率和風險。
02
區塊鏈技術的基本內容
意義和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10月24日的中央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聲音 | 中國經濟時報:區塊鏈加速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1月21日,中國經濟時報刊文“區塊鏈加速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文章表示,雖然區塊鏈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走了許多彎路,但其分布式記賬的低成本與高效率證明,只要合規合理運用,將會是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將現有的銀行API架構與新興的區塊鏈技術結合使用,銀行可以創建高效、高度自發式的數字生態系統,調整運營模式并以全新的方式與客戶建立聯系,促進傳統產品與數字化業務進一步地無縫銜接,以及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新數字資產的產品創建。多家商業銀行也表示,將以2020年為新的起點,加快步伐探索區塊鏈新應用,運用區塊鏈助力數字化轉型進程。[2020/1/21]
黨中央對區塊鏈技術及其集成應用的前瞻性部署,彰顯了區塊鏈技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儲數據庫,它打破了中心化機構授信,通過數據協議、加密算法、共識機制,點對點地傳輸到這個區塊中的所有其他節點,從而構建一種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驗證的數據庫,建立一種新的信任體系,這種信任體系表現為五個特征:一是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接口查詢區塊鏈上的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二是防篡改性。任何人要改變區塊鏈里面的信息,必須要攻擊或篡改51%鏈上節點的數據庫才能把數據更改掉,其難度非常大。三是匿名性。由于區塊鏈各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必須遵循固定的、預知的算法,因此區塊鏈上節點之間不需要彼此認知,也不需要實名認證,而只基于地址、算法的正確性進行彼此識別和數據交換。四是去中心化。正因為區塊鏈里所有節點都在記賬,所以無須有一個中心再去記賬,所以,它可以不需要中心。五是可追溯性。區塊鏈是一個分散數據庫,每個節點數據都被其它人記錄,所以區塊鏈上的每個人的數據都可以被追蹤和還原。
聲音 | 中國經營網:互聯在線產品導航工具為多個虛擬貨幣平臺導流 在境內布局礦場:12月19日晚,互聯在線回應被“約談”一事稱,公司以及旗下子公司從未開展代幣融資活動。互聯在線官網顯示,互聯在線為一家專注云計算及區塊鏈技術應用領域的企業,業務主要分為區塊鏈數據中心產業、移動營銷生態兩方面,并自稱為“區塊鏈數據中心第一股”。在調查過程中,《中國經營報》記者還發現,互聯在線產品導航工具為多個虛擬貨幣平臺導流、在境內布局礦場宣傳如何賺取比特幣。對于主營構成情況、導流模式以及區塊鏈主要業務范圍問題,記者向互聯在線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但發去采訪問題后,虛擬貨幣平臺引流通道在官網上消失。據悉,互聯在線信息為新三板公司互聯在線(835727.OC)全資子公司。(中國經營網)[2019/12/29]
主要類型。按照目前的應用場景,區塊鏈可以分成三大類:
一是公有鏈。主要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發送信息且信息都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也可以參與其中的“共識過程的區塊鏈”。比如比特幣,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挖礦獲得節點認證;只要認同比特幣的價值,任何人都可以花錢購買比特幣獲得認證。另外,許多所謂的“加密數字貨幣”都是這樣的性質,還有“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也屬于這樣的性質。
二是私有鏈,也稱專有鏈。它是一條非公開的鏈,通常情況,未經授權不得加入。而且,私有鏈中各個節點的寫入權限皆被嚴格控制,讀取權限則可視需求有選擇性地對外開放。比如,某社區需要選舉,于是開發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投票系統,社區內部所有人都可以在鏈上投票,但這個鏈只對社區內部和開發者透明,而且使用者可以匿名,控制權在社區主管機構,使用者只是參與者。可以看出,私有鏈是一個不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許多人認為區塊鏈如果過于中心化,那就跟其他中心化數據庫沒有太大區別。
聲音 | “重啟世界”創始人徐道彬:數字經濟共同體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12月17日,“數字經濟產業高端峰會暨2019上海藍天經濟城企業年會|深圳”在深圳南山區舉行。“重啟世界”創始人徐道彬出席會議并就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發表見解。他認為,“數字經濟共同體”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經濟一旦和通證經濟深度結合,借助區塊鏈的力量,開始建立信仰、信用和信任,這才是中國實體經濟真正需要建設的”軟實力“,這才能徹底解決中國實體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短板。[2019/12/18]
三是聯盟鏈。聯盟鏈是指由多個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組織或機構管理一個或多個節點,其數據只允許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這個例子很多,比如Libra就是和28家國際級支付機構共同打造的聯盟鏈。最近,光大銀行聯合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基于區塊鏈技術共同打造的“福費廷交易平臺”也是一個聯盟鏈,所謂福費廷交易平臺簡單理解就是票據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平臺。
技術原理。就當下而言,區塊鏈涉及四大技術領域。
一是分布式賬本技術。分布式賬本是一種在網絡成員之間共享、復制和同步的數據庫。分布式賬本一起記錄參與者間的數據行為,而共享機制降低了“因調解不同賬本”所產生的時間和成本。
二是非對稱加密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每個賬戶的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單個賬戶只有在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數據的安全和個人隱私。
三是共識機制技術。開發者必須首先考慮用怎樣的技術可以使更多人對一種規則達成共識,同時還要考慮通過多少個特殊節點的確認,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對數據行為的驗證,從而完成一筆交易。一般而言,區塊鏈技術需要若干利益不相干的節點對一筆交易進行確認,如果確認就認為達成共識,認為全網對此也能達成共識,這樣才算完成一筆交易。
分析 | 中國經營報:票據市場監管不完善 未來在區塊鏈等科技驅動下將有更大發展空間:據中國經營報消息,對于曲靖銀行支行長私營千億票據貼現一事,文章分析指出,票據融資成本相對低,時間短,且風險相對小,更受企業和銀行的歡迎;但隨著票據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票據市場配套及監管等仍不完善,累積風險逐步暴露,未來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驅動下,將有更大發展空間。[2019/4/13]
四是智能合約技術。基于大量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地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比如彼此間定期、定息、定額的借貸行為。
03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技術屬于信息技術、記賬技術,從應用視角來看,基于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無論是公有鏈、私有鏈,還是聯盟鏈,其首要目標是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有效、無法篡改。目前,在許多領域的應用都有很大進展。
一是金融。金融已經數字化了,所以這是區塊鏈應用最為得心應手的領域。目前,在國際匯兌、信用證、股權登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領域已經有人開始嘗試,而且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人們的探索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是否可以“省去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對接,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更加快速地完成交易。例如,利用區塊鏈分布式架構和信任機制,可以簡化金融機構電匯流程,尤其是涉及多個金融機構間的復雜交易。
二是供應鏈和物流。區塊鏈在物聯網以及物流單據管理領域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企業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單據管理成本,可以監控和追溯物品的生產、倉儲、運送、到達等全過程,提高物流鏈管理的效率。另外,區塊鏈在供應鏈管理領域也被認為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比如上下游之間的直接交易可以加大透明度,提高信任和效率,如果區塊鏈中包含供應鏈金融,那將大大提高金融的效率,同時降低金融機構和企業的信用成本。
三是公共服務。區塊鏈在公共服務、能源、交通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領域也有較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比如,目前由于信任缺失,民眾反應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個性問題還是共性問題?中心管理者有時無法確定,但使用區塊鏈技術之后,這個問題可能瞬間就可以找到正確答案。
四是認證和公證。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存證”難題提供解決方案,為實現社會征信提供全新思路,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比如,最近,騰訊推出了“區塊鏈電子發票”,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爆款”。
五是公益和慈善。區塊鏈上分布存儲的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天然適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信息,均可以存放在一個特定的區塊鏈上,透明、公開,并通過公示達成社會監督的目的。
六是數字版權開發。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鑒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性和唯一性。作品在區塊鏈上被確權后,后續交易都會進行實時的分布式記錄,實現數字版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為侵權行為的司法取證提供技術保障。
七是保險。在保險方面,保險機構負責資金歸集、投資、理賠等過程往往管理和運營成本較高,但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尤其在理賠方面,通過區塊鏈實現“智能合約”,則無需投保人申請,也無需保險公司批準,只要投保人行為觸發符合規定的理賠條件,則可實現當即自動賠付。
八是信息和數據共享。目前,全國各級政府公共信息資源平臺在大力整合,目的是使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有效共享,節約存儲空間和提升使用效率。在實現技術上,如果能夠利用區塊鏈分布式的特點,既可以打通監管部門間的“數據壁壘”,破除“數據孤島”,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還能提升公眾調取政府公開資源的效率,減少資金浪費。
總體而言,區塊鏈通過創造信任來創造價值,使得離散程度高、管理鏈條長、涉及環節多的多方主體能夠有效合作,從而提高協同效率、降低溝通成本。
03
區塊鏈技術應當防范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畢竟尚處于早期萌發階段,其理論基礎、應用場景、技術安全、標準監管等還要大量完善。
目前看,區塊鏈技術在理論和實踐上至少有三個問題無法回避:
一是存儲空間的相對稀缺性。比如,有一項服務有1000萬人在使用,理論上區塊鏈應該建立1000萬個節點,如果A給B轉了100元錢,以前服務器只改變一個或幾個服務器信息,現在需要1000萬次信息修改和存儲,存儲空間、存儲時間、能源消費提升了1000萬倍,耗費了巨大的社會資源和時間。地球資源是短缺的,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這個缺陷在短期內看是災難性的。目前,比特幣的錢包已經需要占用幾百G的存儲空間,一般的手機都無法使用,普通臺式機也夠嗆,進行一次比特幣轉賬,根本沒有辦法實時到賬,必須長時間對大量節點進行存儲才能完成。因此,無論是改變世界的能力,還是區塊鏈本身的能力,作為存儲方式和信息傳遞的一種模式,區塊鏈在短期內和互聯網的發明、存儲材料硅的發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明相比都還有較大的距離,都不足以和這些劃時代意義的技術相抗衡。
二是去中心化的相對性。第一,在區塊鏈中,只要每個人都記錄所有人數據,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一個中心,所以有人認為區塊鏈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我更愿意稱之為“多中心化”;第二,區塊鏈中一定有“群主”,這個群主是不是中心?第三,區塊鏈中的規則由誰制定?規則可不可以修改?制定和修改規則的人是不是中心?所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很可能是在“去化別人的、傳統的中心,而確立自己為中心”。
比如Libra,如果它真得按照其白皮書的規則運行,那必然導致幾重后果:第一,繞過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和中央銀行發行世界貨幣,使Libra協會實際變成世界貨幣的發行者,其地位堪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而Libra功能比特別提款權還要強大;第二,其貨幣籃子想讓誰進就讓誰進,不想讓誰進誰就進不來,可以輕易排斥一些國家貨幣;第三,籃子里的各國貨幣比例Libra協會說了算;第四,籃子貨幣會投資資產,資產升值導致Libra升值,這個升值預期會導致籃子貨幣之內的國家,其民眾把手中的本幣全部兌換成Libra,以致國家貨幣失控,貨幣政策失靈。
鑒于Libra協會可以凌駕于各國政府、甚至IMF之上,所以Libra非常霸道,帶有很強大的攻擊性,這也是各國政府反對、就連美國也不敢把它放出籠子的關鍵原因。從Libra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去各國中央銀行化,而建立Libra協會這個新的貨幣中心,而且它是世界貨幣中心。
三是安全的相對有效性。區塊鏈技術是防篡改、匿名的,但是,如果區塊鏈的開發者、主導者想要篡改數據,是否可以做到?是不是可以更加簡便易行?正是基于這樣的疑問,許多人認為,區塊鏈可以防騙是相對的。比如,現在就有大量所謂“加密數字貨幣”的開發者,當看到某個不利于自身的事件可能發生,立即關閉交易。關閉交易系統就是改變規則,這時“加密數字貨幣”的持有者是否安全?其持有的所謂數字資產是否還存在?還有多少價值嗎?再比如,比特幣持有者就出現過被盜的情況。試想,如果盜賊沒有技術篡改能力,那如何盜取別人的比特幣?所以,一切技術都會有漏洞,尤其是互聯網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它們需要經常性地補漏洞,誰也不敢說它完美無缺。
據Cointelegraph11月19日報道,國際支付網絡Visa正在開發一個基于區塊鏈的系統,用于大規模私有數據的聯合政策兼容計算.
1900/1/1 0:00:00來源:Medium 翻譯:頭等倉_Saline?“《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一篇文章《曾被譽為不可破解的區塊鏈如今正遭受黑客攻擊》已舉例證明,如今區塊鏈已成功被黑客攻破.
1900/1/1 0:00:00來源:人民網 編者注:原標題為《泉州實現區塊鏈電子證照+實體證照同步頒發》昨日上午,市民閔先生來到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申請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
1900/1/1 0:00:00突尼斯已經宣布推出本國貨幣Dinar的數字版本“E-Dinar”,這個北非小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國家.
1900/1/1 0:00:0011月14日消息,一家名不轉經傳的創業公司宣布獲得了來自加密貨幣領域三大知名投資機構WinklevossCapital,GalaxyDigital和CoinbaseVentures的青睞.
1900/1/1 0:00:0011月8日下午,由巴比特主辦的“2019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繼續進行,在分論壇“技術改變世界: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