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的互聯網時代,成就了一眾依靠數據快速崛起的科技公司,但隨著數據孤島的表象越發明顯,科技企業的業務瓶頸也越發嚴重,增長遲滯,難見創新。
區塊鏈技術進入公眾視野后,為數據流動的底層邏輯增加了一套新方案,如今,優秀的從業者正不斷修葺著這套新方案。
在區塊鏈的世界,已有萬鏈競發之態,但鏈的本質如同互聯網時代的應用一樣,單個鏈的擴展范圍會決定這個鏈的數據能流動到哪里,如果鏈與鏈間數據不能無差別流動,即使未來存在很多區塊鏈,也將成為另一種形態的“數據孤島”。
因此,跨鏈,勢在必行。作為全球區塊鏈基礎設施的BSN網絡,正在跨鏈方案上快速推進。
日前,邊界智能、分布科技Onchain與區塊鏈服網絡BSN達成戰略合作并于2020年10月31日在BSN跨鏈通信樞紐(Interchain Communications Hub)中各自適配完成了IRITA Hub和Poly Enterprise兩種跨鏈服務,該服務已在BSN測試網上線。
BSN是由國家信息中心與中國移動、中國銀聯、北京紅棗科技聯合發起,是一個跨云服務、跨門戶、跨底層框架的全球性區塊鏈基礎設施互鏈網。基于BSN跨鏈通信樞紐提供的集成跨鏈服務是BSN技術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目標是為了讓各類區塊鏈異構底層框架間的數據可以低成本、便捷、可信賴地實現互通。
邊界智能打造的IRITA Hub是支持異構系統可信互聯互通的跨鏈服務樞紐產品,目前,BSN測試網中的IRITA跨鏈服務提供了進行跨鏈調用的兩個示例服務:
1.基于Ethereum Ropsten網絡部署的MintBase合約,開發者可以在BSN測試網中發布Fabric或者FISCO BCOS應用合約進行跨鏈調用其中的NFT服務;
2.在BSN測試網部署的FISCO BCOS存證合約后,開發者可以發布Fabric應用合約跨鏈調用該存證服務。
分布科技Onchain的跨鏈互操作性協議Poly Enterprise則可實現異構鏈間的任意信息跨鏈互通,允許各條異構聯盟鏈之間無縫協同工作,最終實現跨鏈信息的事務一致性。BSN測試網中的Poly Enterprise跨鏈服務對Fabric、FISCO BCOS、Ethereum以及Neo四種區塊鏈框架進行了跨鏈集成,并同時支持BSN測試網中Fabric應用鏈、FISCO BCOS應用鏈、Ethereum Ropsten、Neo Testnet上的應用智能合約間的相互跨鏈調用。
BSN的跨鏈通信樞紐采用了異構鏈的跨鏈協議和雙層結構設計,使用中繼鏈作為跨鏈協調器,多條異構鏈作為跨鏈事務執行器,Relayer作為跨鏈信息的搬運工,通過解決跨鏈信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事務性等問題,這將實現支持同構鏈和異構鏈且任意信息跨鏈。
跨鏈通信樞紐的技術架構
本文中,《金色深核》策劃人王航邀請到了BSN生態中執行跨鏈方案的三方嘉賓:紅棗科技CEO何亦凡、邊界智能創始人曹恒、分布科技Onchain創始人兼CEO達鴻飛,共同探討了跨鏈技術和跨鏈服務的技術發展以及設計方式。
AMA對話實錄如下,金色財經刪減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金色熱搜榜:VET居于榜首:根據金色財經排行榜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內,VET搜索量高居榜首。具體前五名單如下:VET、XTZ、MANA、ONT、HT。[2020/9/19]
掃面二維碼可觀看完整對話視頻
《金色深核》策劃人王航:
今天第一個問題給到何總,問題是:BSN網絡是全球范圍內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原則是增加通用性,會集成了很多的方案,但增加通用性可能會減少網絡的多樣性。所以 BSN的頂層設計是怎樣的?如何針對性的解決跨鏈互通的問題?從國際視野和國內視野去看,BSN在跨鏈和跨區域互通的實現上會有哪些意義?
紅棗科技CEO何亦凡:
首先,BSN是一個網絡環境,而且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絡環境。
我們的目標是“開發者拿著智能合約過來,其他事就不用管了”,例如接入公鏈、搭建自己的鏈、跨鏈等等,開發者只需要完成智能合約的實現就好了,其他的BSN盡量幫你集成好,成本最低、最方便。
要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實際上要集成幾乎所有需要的技術,只是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有對應的監管要求,例如國內的BSN是沒有集成公鏈的,但在國外的BSN是有集成公鏈的。我們也要盡量支持各種開發框架,除了公鏈外,國內是聯盟鏈,或者可能是1月底上線的開放聯盟鏈形式。是把公鏈拿過來進行聯盟鏈改造,然后使用法幣支付的一套機制。
但如果只有三種框架堆在那,大家各自找框架去用,BSN的核心意義實際上并不大。所以BSN的核心意義其實在于跨鏈,為什么?
因為區塊鏈行業已經發展了十幾年了,鏈的底層已經非常確定了。這時如果是要靠大家去修改底層去互通,幾乎無法實現。這就需要跨鏈技術,需要一個可以把跨鏈做到最底層的方式,從我們的角度理解,這一定是一個系統層級的解決方案。
例如我們自己建一個網站,但你需要調用另外一個網站的內容,你不用去把HTTP通訊協議重新寫一遍,因為它已經裝在了整個網絡的服務器上,兩個網站的調用,是通過網絡服務器間的同一個標準來建立關系,這就是一種系統層級的方案。
目前區塊鏈行業的情況是,在這個系統層級不可能把所有的云服務環境都裝一個新的協議。這就是BSN在打造一個自己的環境,然后在自己的環境里去做系統層級設計的原因。
剛剛還有一個補充問題,就是在國際視野和國內視野來去看的話,跨鏈互通和跨區域互通的意義,您再說明一下。
這個意義當然是非常大的,從我個人的角度,我一直是認為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或者“廣播式傳輸技術”一定重構互聯網。互聯網不可能只是一個區域性的互聯網,那個叫局域網,局域網的業務邏輯是非常局限的,這也就代表將來區塊鏈一定是大規模互通的,并且這種互通是有法律性的。
雖然說可能因為法律問題,有些互通性是禁止的,但是從技術上,所有的鏈之間互通應該是易實現的。從意義上看,像法定數字貨幣、供應鏈金融等方面,區塊鏈的核心意義會是跨國界的數據和資產的傳輸。
感謝何總的解讀。沒有跨鏈,即使有很多區塊鏈,數據孤島也可能會更加嚴重,接下來的問題我們談具體一點。會有連續兩個問題給到曹恒總和達叔。
第一個問題是,在跨鏈互通的問題上,如何為不同的業務和異構系統設計一個可用的跨鏈解決方案?請曹總先聊一聊。
邊界智能創始人曹恒:
圍繞這個問題,我們的設計思路就是整個架構一定要模塊化,還需要有分層的結構。模塊化和分層的好處是可以把復雜問題解耦,BSN設計的本源是想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成本和互通。剛才何總也談到,互通應該是由一個類似于TCP /IP和HTTP這樣的通訊協議來做可信支撐。
分析 | 金色盤面:HIT/BTC短線獲得支撐:金色盤面綜合分析:HIT/BTC短線獲得震蕩三角下邊緣支撐,成家量持續縮量,上方壓力位0.000001793。[2018/8/10]
我們非常認可BSN的設計理念,在過去4年中,我們打造的跨鏈機制也是采用了這樣的技術架構,我們的跨鏈機制是采用的COSMOS的IBC協議,是一個跨鏈通訊協議,它就相當于是互聯網協議中TCP /IP的位置,主要是保證數據包能夠在異構系統中能夠安全可信的傳遞。
另外在互聯網協議的應用層,即HTTP協議,我們提出的跨鏈服務就是類比于HTTP協議角色一樣的應用交互協議。
通過分層機制,可以讓應用在使用其他異構系統數據和計算的時候,可以像調用本地資源一樣,采用同樣的接口,這個接口是面向服務的接口,對于廣泛的應用開發者來說,即使是不太熟悉區塊鏈開發的開發者,也可以便于使用的接口。
這樣,開發者不用擔心底層跨鏈信息是如何傳遞和驗證的,因為這些都是由底層的基礎設施來完成的。
《金色深核》策劃人王航:
明白。我覺得除了設計思路外,在跨鏈過程中,?像您剛才說的,不用擔心底層,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解決了數據在跨鏈過程中的可用性問題,在其他鏈使用的時候,是已經被標準化之后的數據,不用擔心共識驗證的問題。
主持人你的理解非常正確,數據的可用性的問題,通過分層,實際上是由傳輸層的IBC來解決的。這樣在應用層,大家就可以不用去再擔心跨鏈的數據包它是否會被可信的傳遞。
接下來請達叔來聊聊這個問題。如何為不同的業務和異構系統構建一個可用的跨鏈解決方案?
分布科技Onchain創始人兼CEO達鴻飛:
我想先說一下我們在設計跨鏈的時候,對于跨鏈的特性、功能的理解。
跨鏈可以說是追求互操作性的大設計目標之下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技術模塊。那么互操作性里面可能就會包括接口的標準、數據格式的定義、操作的原子性以及操作過程中的許可授權。
我認為區塊鏈有一個非常核心的精神,就是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來實現操作的有效性,或者合法性(不是法律的合法)來進行驗證。這需要把絕大部分的許可釋放出來,也就是說在對一個資產或者對一個操作進行互動的時候,是不需要一個中心化的機構來對你進行許可的。
互操作也是這樣,或者說跨鏈也是這樣,當別的鏈或鏈上的智能合約、應用要進行互動的時候,要做到不需要單獨去做一次許可。
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就想要滿足這些特性。
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很難的,尤其是要對所有的異構的公鏈來進行設計,并且如果跨鏈協議自身也要做成一個區塊鏈的形式,會更加難。所以我們把這個問題拆分一下。
事實上Poly有兩個版本,一個叫Poly?Network,一個叫Poly?Enterprise。Poly Enterprise是Poly Network的面向企業服務的版本。這兩個鏈比較像聯盟鏈,這是第一個設計點,我們把這個問題先簡化。(如果說將來需要考慮激勵機制的時候,設計上面可以再做改良)
第二個設計點,我們在Poly的內部沒有去內置一個智能合約系統,因為跨鏈會有一個悖論,如果你做了一個跨鏈系統,它本身是一個鏈,那么它又能鏈接很多其他的鏈接,那么所跨的鏈本身上面有一個自己的智能合約,就有可能把別人的生態都吸引到了這邊來。這對于那些和你進行連接互聯的鏈是不合理的。
所以在初期,我們思考在Poly上不去開發一個智能合約系統,僅僅是處理一些跨鏈需求。
分析 | 金色盤面:FT短線雖有反彈,但下行風險依然明顯:金色盤面綜合分析:FT短線反彈,目前受阻于0.12美元,注意下行風險,下方短線支撐關注0.10美元。[2018/8/7]
第三個設計點,我們并不是想去完全新建一套全新的生態,而是考慮是怎么把已有的區塊鏈連接起來,例如怎么把比特幣、以太坊、Neo和其他的鏈連接起來。
所以異構鏈怎樣連起來?怎樣把現有的這些成熟的鏈不做任何修改的情況下能連接起來是我們首要的設計目標。
最終我們選擇了一個類聯盟鏈、沒有自己的智能合約的方案。是通過同步各個鏈的區塊頭,然后由Poly的驗證者來對區塊頭進行驗證的方案,來實現跨鏈之間的資產轉移以及跨鏈之間事務一致性的的操作。
這是整個Poly設計的目標,應該說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最初的設計目標。
未來我們要思考的事情是,Poly Network上是否可以開發一個智能合約系統以及是否可以增加一個激勵層。Poly?Enterprise則是思考怎樣跟更多的私有鏈、聯盟鏈的結合起來,做一些權限的管控,來滿足監管或者說業務使用方對許可上的需求。
明白,感謝達叔。
第二個問題給到曹總和達叔,從設計思路來看,如果我們把跨鏈看作基礎設施,它其實和業務的關聯并沒有那么緊密,但又要去考慮業務要求,所以怎么樣可以在不觸及或者不深度觸及業務需求的情況下,去做這些跨鏈的設計和開發?這個問題會比較抽象一些。
我想主持人的問題可以理解為:怎樣設計一個通用的協議?它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個具體場景的需求,對吧?
從設計端看是可以這樣理解的,深入單個場景和其他場景可能會產生矛盾,請您敘述下您的見解。
這個角度,我們實際上要做的事情是怎么樣保證當在a鏈上發生了一個信息,可以有效的不可撤回的同步到b鏈上,并且讓b鏈上的驗證者或記賬人能夠接收到。
聽起來很簡單的。因為理論上最簡單做法就是鏈的驗證者同步其他的鏈。但不可能直接要求比特幣網絡同步以太坊的賬本,這是不現實的。
往往這個問題會演變成做一個新的信任模型,例如相信鏈上的一些人,或者大家比較相信的人共同多簽的信息,這個是模式之一,還有一種模式是我們共同去信任一個第三方的鏈,不直接去信任一些人,而是信任那些人曾經記錄的信息(區塊頭)沒有出錯。
我們最終就選用了第二種(同步區塊頭)方案,但今天有一些鏈還需要用第一種方案,例如比特幣,因為它本身沒有智能合約系統,無法用第二種方案去實現它。
這個方案一旦實施之后的話,其實對具體應用場景是沒有要求的,只需要在a鏈上發生了一筆交易或一個事務,能夠在b鏈上確認這個事務在a鏈確實發生過即可。這樣的設計與業務是完全解耦的。
明白,感謝達叔,接下來請曹總也聊聊這個問題。
我的理解是,我們是把跨鏈作為基礎設施來做的,基礎設施它必須要很好的去服務于業務,但業務發展是動態、多樣化的。我們甚至沒有辦法去完全觸及到具體的業務需求,怎么樣能夠保證基礎設施具有足夠的魯棒性(異常情況下系統的生存能力),而且也能夠去具有足夠的可延展性去支撐業務需求。
您把這個問題理解的更為高層了一些,從更大規模的應用設計看,確實與魯棒性密切相關。
這個問題我剛剛的回復也有解釋一些,我們在想怎么做基礎設施?一定是通過一些面向應用的、標準化的跨鏈協議來支撐。
4年前我們開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當時想到的是采用已經進行過驗證且也被應用開發者熟悉的一些模式,所以我們采用了叫做跨鏈服務的規范定義和實現。和面向傳統的企業級計算有一致的架構。
分析 | 金色盤面:HOT/ETH 橫盤整理:金色盤面分析師表示:HOT/ETH在過去2天持續反彈,從2小時K線看出現大幅拉升,成交量同步放大,但短線升幅過大,注意回調風險。[2018/8/6]
像現在的基礎設施里面,包括有對于服務的定義,服務的調用以及服務的治理和服務的管理,那么通過服務集成的好處是,當我們在應用層中有任何的需求,在需要訪問其他的信息的時候,他所面對的就是一個服務接口。
舉個例子,前幾日,BSN的線上Meetup,我們也部署了演示程序(文章開頭提及的實例),期待大家可以去試玩一下,開發者可以在Fabric等聯盟鏈上產生數字資產,可以通過跨鏈服務(在Fabric開發了一個服務支持跨鏈服務的智能合約)供以太坊(的應用)使用的這些智能合約。
這樣在Fabric、企業聯盟鏈上面產生的數字資產也可以去調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把自己的數字資產可以轉到開放的公鏈上面去參與defi的一些交換。
總結一下,還是需要具有分層設計思路,且圍繞著應用,像“應用 as?a?service”,圍繞智能合約或者是另外的資源做一個交互的協議,此外,圍繞跨鏈還做了API的一些改造,能夠支持在不同異構鏈中圍繞著API交互,也是一套通用的API,大家在做應用的時候,不用去考慮底層的復雜度,更多面對的是熟悉的開發接口。
明白。 感謝曹總。
主持人,我補充一下,在BSN里,因為BSN現在從治理上分為BSN中國和BSN國際,目前根據BSN發展聯盟的規定,將來可能在國內的BSN搭的聯盟鏈跨鏈可能是不允許去調國外公鏈的主網的。所以將來如果需要從聯盟鏈跨公鏈,可能需要部署在BSN國際的節點上,在國內,只允許聯盟鏈與聯盟鏈之間的跨鏈。
明白,我想針對曹總剛才的回答,提一個補充問題。
當把跨鏈的服務封裝成一個接口,需要的時候調用。如果調用頻次非常大,這個接口承擔了非常大的調用量后,這個服務會不會成為整個系統里的單點漏洞?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剛才談,為什么要采用一個分層設計。
像剛才可用性的問題,就會有底下的傳輸層來解決。我來詳細講一下,為了保證傳輸層的可靠,傳輸層使用IBC協議,但真正在實施的時候,它的基礎設施實際上需要部署中繼,中繼是可以部署很多個,根據工作的負荷量來負載均衡的。
IBC設計,在我看來是最為完善和強大的,關鍵在于它考慮了很多網絡中的一些不確定性、不安全的因素,包括解決如果有的中繼器可能會把消息傳重了、傳丟了。
這些傳輸層的問題,都由IBC解決,應用層的協議,都可以有標準化的IBC接口進行交互。
剛剛談到了IBC要求的底層中繼,可以部署多個,當然也需要說明一下,在BSN聯盟鏈的環境下,它的安全性、性能,其實是得到了很多云計算資源的環境保證的。
所以初次上線的IRITA hub里,中繼器我們也只是為每一個異構鏈部署了一個,其實是可以通過多個來進行負載均衡的,未來隨著業務的發展,我們會部署更多的中繼器。
感謝曹總和達叔,這兩個問題的回復很詳細的解構了跨鏈的細節。
接下來我們的問題給到何總,請何總為我們總結一下BSN的跨越服務進度如何?針對開發者,可以實現的開發是怎樣的?
首先,BSN是個大集成,他并不自己去開發跨鏈技術,我們會集成各家的跨鏈技術,總體上把跨鏈4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網關跨鏈,是最簡單的,任何開發者的兩個鏈,你在一邊進行操作,到你的中央系統,再到另外一個鏈上進行操作,很像現在的中央式的交易所,是一個通過網關的跨鏈。
金色財經現場報道 萬向區塊鏈副總經理陶曲明:區塊鏈將對金融帶來極大改變:金色財經現場報道,在2018區塊鏈技術及應用峰會上,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陶曲明認為,區塊鏈如果跟監管相互配合,未來將對金融行業帶來極大的改變。[2018/3/30]
第二個層次是 layer 2跨鏈,是智能合約跨鏈,我們把Poly和IRITA歸到 layer2跨鏈上。需要在目標鏈上裝一個智能合約,包括像曹總說的中繼,存在一個中繼鏈的概念進行安全資產交互或者數據交互。
第三個層次是layer 1跨鏈,需要layer 1里有一個通訊協議是統一的,例如COSMOS生態的鏈、波卡的平行鏈,他們之間不用去裝智能合約,底層有一套標準的通訊協議。
目前大多數跨鏈方案概括來說只有這三種,而BSN想實現一個 layer 0的跨鏈,就是系統層的跨鏈。
不管是網關還是layer1、layer2。實際上是應用本身要做改造,但實現layer0層這個系統層的框架又非常復雜,為什么?你要裝在所有的服務器里頭,難度就非常大,可操作性也沒有。
但在邏輯上我們一直認為BSN是可以做的,因為BSN的整個環境是從頭打造,然后所有的系統都是從頭開發的,它是可以在每個鏈的在底層打造一套環境,只要集成進來的鏈,都可以給每個鏈上的智能合約分配ID,就相當于互聯網上的網址。
這樣可以都通過系統層去找到是哪一個鏈,哪一個智能合約,可以設計成怎么去跟你發生交互,但這個就像達叔所說的,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一個事情。
從安全性上,從通訊上,從它的可用性上、可操作性上,包括效率上極其復雜,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緊密的和曹總、達叔,包括波卡等在深入溝通,我們希望大家能形成一個小團隊,真正的去更深層次的去開發管理的技術。
在BSN這個環境里,更容易的去做一些系統層的嘗試。這也是為什么我預計BSN在2~3年內會完全開源,大家都可以去改造它,去爭取能把它就變得更好,集成更多的東西。
我想問一個比較細節的部分,開發者去開發的時候,是選擇下載某些支持BSN的項目客戶端,還是去下載BSN的客戶端,開發者的開發入口在哪里?
這個問題是這樣,BSN沒有一個客戶端的,但是我們現在跟幾家公司希望能給BSN做一套比較全的IDE,這樣只要是EVM或者 Fabric 等可以在IDE上編輯完直接在BSN上傳。
就是說我們從開發者角度看,過來開發主要是看文檔,因為BSN把環境都搭好了,網關也設置好了,API也建好了,甚至如果是聯盟鏈的話,證書也都給你生成了。
然后BSN以外的環境實際上是開發者自己去定義的。 怎么連到BSN,例如通過網關、私鏈還是找開放聯盟鏈,還是在海外的節點上去找公鏈,是完全由開發者自己去做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給三位嘉賓的。
剛才咱們談了很多關聯技術和應用的之間的這種關系,所以接下來我們把這個問題說得再宏觀一點.
在增加了這種跨境互通的能力之后,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區塊鏈應用或者是區塊鏈技術的這種解決方案,它會有哪些變化?
是不是可以解決在互聯網時代的一些瓶頸,比如說公司的數據中臺互通,或者機器學習的訓練模型等。
請何總開始先聊一聊。
這個是還是大家怎么去看待跨鏈的問題。
第一,現階段的跨鏈技術,大家能想到的都已經想到了,能做到的基本上也都做的差不多了,需要等待公鏈的整個結構上有進一步發展。
第二,每個人角度不同,我還是把每一個鏈作為一個應用看待,每個應用有自己的生態,有一個業務邏輯,有自己的客戶群體。但是它的業務邏輯只限于它的范圍內。
為什么要跨鏈,是要把各種應用串在一起,還是要進行一個數據的融合?
我覺得這種數據的融合和互通,是一個非常底層的東西,這種互通性它是要讓數據能夠快速的轉移,讓大家能夠拿到確認的數據。跨鏈是個必然產生的一個事情,即使上面沒有應用,他們中間的通訊協議也是要隨時可以互通的。
此外,區塊鏈技術將來一定是超越虛擬貨幣范疇的,包括我們現在跟很多大型國際銀行去溝通,大家都在組織區塊鏈團隊,做一些探討性的東西。這代表,特別是法定數字貨幣出現以后,大量的交易都會以區塊鏈方式在執行,可能會使用現在的虛擬貨幣、穩定幣、數字貨幣。
這樣代表,將來可能是幾千萬個鏈,甚至上億個鏈,每個鏈就是類比為一個應用。
還可以想象,如果某一個國家的央行數據跟另外一個國家的期貨交易系統或者房地產的系統數據開始交互了,這樣又能設計出非常多的業務場景或者新的應用出來。
我個人認為當鏈會出現異構且成本極低、極其簡單的時候,實際上那就變成了一個新的互聯網。
20年前大家來講故事,說互聯網當年是怎么弄的,大家都是理解不了的,怎么可能會那么不安全、隨意的把我們的個人數據都拿走。再過20年30年,大家回頭看就會覺得更是不可思議。
我接著何總剛才提到的,未來可能會有上億個鏈的,這個陳述我覺得很有意思。可能大家現在去想象的話覺得怎么可能有上億個鏈,為什么我們需要上億個鏈?在我們Poly的一個認知里面,我們把一個鏈可以叫做一個共識域或者信任域,在這個域里面大家有一個信任的機制。
那么我們如果看Layer1的話,它其實是所有的Layer1的節點都在對其他區塊鏈上的地址產生數據,這些事務、交易數據進行共識,是一個最大程度的共識。
而如果我們在上面再構架一個layer 2的話,實際上有很多業務、應用只需要這些應用的參與方之間來進行共識,其他人跟這個事情沒有關系,只要接受就可以了。因為你們跟他之間是沒有利益關系的。
我們今天有很多雙方的、三方的達成的共識,達成的合同,執行的交易,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鏈,只不過他的共識節點相對比較少,它有點像一個臨時組成的聯盟鏈。
一旦我們把形成這樣的一個短時間的具體針對某一件事情形成小范圍的共識,用鏈的方式來把它表達出來的話,這個世界上存在上千萬上億甚至更多的鏈,我覺得都完全是可能的。
但在今天來看,這些鏈之間,這種線下的事務,這些共識域和共識域之間,其實是沒有一個互動機制的,比如機關可能對我的身份和我之間有一個共識,但是當我想要去向第三方去證明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肯定需要通過護照內嵌的芯片,然后第三方有個設備來讀取它,它是一個非常低效的依靠物理世界、原子世界的的一個機制。
最終要實現的只不過是一個信息的交互,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數字世界的方式來進行交互的。今天的區塊鏈要做的事以及鏈的這些互操作性,都是要更好、更高效的實現這一點。
剛才何總聊了數據的打破數據邊界,達叔聊了共識,曹總想要在哪個方向補充一下?
剛才達叔和何總對于跨鏈的意義,講的已經非常深刻和形象了。我還想再補充另外一個觀點。
跨鏈它不僅是幫助我們把這些價值能很好的在異構系統中進行延展,甚至在沒有鏈的情況下,今天看來非常復雜的一些商業應用落地,在有了跨鏈技術后,會從不可能變成是可能。
我想圍繞剛才主持人講到的例子,我們對人工智能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大數據能夠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沒有跨鏈技術的前提之下,用一條鏈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是非常難的,因為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它需要很大的數據來進行訓練,對隱私要求也非常高。
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要去服務互聯網級別的用戶,這種高性能企圖沒有跨鏈技術使用一條鏈來支撐,是絕對不可能。
有了跨鏈技術以后,這些復雜的應用落地就變成了“可以把這復雜問題分解”。比如說像機器學習的模型訓練,數據量很大,隱私要求很高,那么它就可以在數據所有方、研究機構自己組一個云私有鏈。
如果需要給互聯網級別的用戶提供服務的時候,就會像開放聯盟鏈一樣。如果需要去支持全球的開放金融應用,大家都能夠平等的無縫的使用網絡,可以用公鏈支持這些商業應用的落地。
以前看起來是很難以想象的,有了跨境技術了以后,這樣一步一步的,我們可以看見它是如何實現的。
好的,感謝三位。還有最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比較宏觀,
如果跨鏈的這個問題解決之后,對于區塊鏈行業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影響?
有了跨鏈技術以后,像BSN這樣的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可以讓開發者能夠使用自己擅長的工具,選用最合適的框架,還能夠非常容易地去解決價值落地,而且這樣產生的服務價值也能夠被其他的鏈、生態所用。
有了跨鏈技術以后,才能讓我們能夠真正實現互聯互通的可信區塊鏈網絡,也是我們在一直期待的能夠價值傳導的下一代互聯網,我們期待的新一代更好的互聯網。
接下來達叔您聊一聊。
區塊鏈其實提供給我們的有兩個很重要的特性,一個是提供了一個更為廣泛更低摩擦的一個市場。在區塊鏈的世界里面進行信息交換的摩擦非常的低,它也是一個更廣闊的市場。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的事情實際上都是可以通過傳輸信息來完成的,今天通過信息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完全跨越時間、跨越空間來進行信息的傳遞。區塊鏈帶給我們第一個影響是更大的信息市場網絡。
跨鏈實現之后,這個市場會變得更大,它可以把不同的系統能夠連接起來。
第二點是帶給了我們更好的互操作性,意味著會有更低的準入門檻,也是一種降低摩擦。有了區塊鏈有了跨鏈之后,我可以很容易向別人證明當下的數據狀態,也可以很容易證明數據所有權。
這個是未來跨鏈能夠帶給我們的兩個很重要的特性。
最后請何總聊一聊,為今天的討論收個尾。
我從微觀講一下,剛才宏觀已經講得很多,有兩個事情我覺得未來5年會發生,第一就是央行數字貨幣,第二是有資產數字化。我一直經常說資產數字化,它并不是靠技術去實現,是靠法律去實現。
也就是一串碼,它代表了你的一個房子,而且這個是kyc的,也就是說我將來有了糾紛,我到法院去,法院是支持的。達到這個實際上是要通過立法的。
未來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包括現在的穩定幣、虛擬貨幣,一定都是通過區塊鏈去實現的。
在10年以后,坐在家里,你可以用全世界任何貨幣去買全世界任何地方的資產,整個商業社會的流通性,庫存的流動性,商業交易的效率,至少是現在的5倍以上,金融上被設計出的衍生品也會是現在的10倍。
區塊鏈它不僅要重構互聯網,也會重構我們的商業邏輯。就像達叔所說,降低了摩擦,效率更高,這是核心。
感謝三位精彩的分享。讓我們對跨鏈的微觀、宏觀問題都有了答案,也為我們闡明跨鏈技術方案的細節,增加很多思考的思路。
改變世界,創新不止,讓我們共同努力。
三年的漫長等待,比特幣價格終于重現當年的巔峰時刻。2020 年迄今,比特幣的價格已經飆升了169%,如果從3月份大跌后的低點算起,比特幣的價格已經飆升了5倍.
1900/1/1 0:00:00今天是 11 月 16 日,距離 ETH 2.0 存款合約地址發布,已經過了 12 天。過去的這段時間,ETH?2.0 的進展引人關注.
1900/1/1 0:00:00文章系金色財經專欄作者炊事團團長供稿,發表言論僅代表其個人觀點,僅供學習交流!金色盤面不會主動提供任何交易指導,亦不會收取任何費用指導交易,請讀者仔細甄別,謹防上當.
1900/1/1 0:00:00文章系金色財經專欄作者幣圈北冥供稿,發表言論僅代表其個人觀點,僅供學習交流!金色盤面不會主動提供任何交易指導,亦不會收取任何費用指導交易,請讀者仔細甄別,謹防上當.
1900/1/1 0:00:00據 Coin Dance,比特幣現金(BCH)已于北京時間 11 月 15 日約 22:22 分叉(網絡升級)成功,區塊 661648 由 AntPool 挖出.
1900/1/1 0:00:00昨晚有一則相當有意義的消息出爐,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建設銀行計劃和香港金融科技公司Fusang合作,通過建設銀行馬來西亞納閩分行發售一只數字債券,以籌資不超過30億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