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央視《焦點訪談》報道了凱盛融英“淪為境外情報機構幫兇”的消息。據稱,凱盛融英介紹的行業專家,違規向境外機構客戶提供了涉密信息,涉嫌危害國家安全。涉事專家已經被實施刑事強制措施;作為中介機構的凱盛尚未受到正式處分,不過需要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認真履行反間諜安全防范責任義務”。
在A股金融機構工作過的朋友對凱盛應該都非常熟悉,它運營著整個中國最大的“專家網絡”,也是A股市場“專家訪談”服務最大的供應商。我們甚至可以說,凱盛就代表著A股投資研究的“專家訪談”模式。雖然除了凱盛之外,還有六度、GLG等提供類似服務的機構,不過規模都遠遠不如。只要你在A股機構從事過與投研有關的全職工作,不接觸凱盛簡直是不可能的。
凱盛這樣的“專家網絡”公司,其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它們一邊聯絡著數以千計的“行業專家”,一邊聯絡著數以百計的機構投資者。每當投資者希望了解某個行業、某個公司,或者單純只想確認某個市場傳聞,就可以對凱盛下單,要求對方介紹專家。具體的專家訪談可以采取電話或網絡會議形式,也可以是面對面的。作為報酬,投資者先對凱盛等專家公司付費,專家公司再把其中一部分轉交給專家本人——如果我了解的行情沒有過時,投資者需要支付每小時數千元的報酬,專家本人大約能拿到其中50%。
行情 | A股收盤:區塊鏈板塊下跌0.85%:A股收盤,上證指數收漲0.25%,區塊鏈板塊下跌0.85%。87只概念股中,26只為漲,56只為跌,5只平盤。漲幅前三為:三五互聯(+10.00%)、惠程科技(+4.79%)、信雅達(+3.43%);跌幅前三為:宣亞國際(-7.02%),數字認證(-5.99%),科藍軟件(-5.53%)。[2019/9/18]
在理論上,所有企業甚至個人都可以成為“專家網絡”的客戶,從而在任何商業決策中引進外部參考。然而,在現實中,“專家網絡”的客戶絕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尤其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其原因主要有兩條:
投資者通過專家獲得信息優勢之后,可以立即通過投資交易獲利,所以向專家付費的意愿十分充足。
投資者往往是急躁的,尤其是在中國,大家的投資時間軸都很短,沒時間沉下心來做研究,依靠外部專家是一種高效的“速成”方法。
上面兩條是需求端的原因。在供給端,還有一個原因:國內機構投資者普遍不太信任券商分析師的專業水平。賣方研究報告早已淪為對百度百科和知乎的復制粘貼,賣方路演無非是上市公司的傳聲筒,恐怕只有極少數賣方還具備比較深入、實在的行業認知。雖然賣方分析師是大部分熱門概念的提出者和鼓吹者,但是他們只能引起買方的注意,不足以說服買方相信。畢竟,在中國,絕大部分券商分析師都是從211/985大學直接走進了金融機構,既缺乏行業從業經驗,也缺乏足夠時間和精力去做研究。如果你是買方,你估計也不會信任他們講的“行業邏輯”。
行情 | A股開盤:區塊鏈板塊跌0.38%:A股開盤,上證指數報2858.89點(+0.26%),深證成指報8738.88點(+0.33%),區塊鏈板塊跌0.38%。82只概念股中,31只上漲,44只下跌,7只平盤。其中,漲幅前三分別為:夢網集團(+9.99%)、宣亞國際(+3.95%)、中南建設(+3.71%);跌幅前三分別為:金證股份(-7.85%)、安妮股份(-3.51%)、匯金科技(-3.34%)。[2019/6/11]
那么怎么辦呢?只有依靠專家了。想知道電商帶貨的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找MCN專家。想知道誰最有可能做出類似GPT的大模型?找機器學習專家。想知道中國高端民用芯片行業能否取得突破?找半導體專家。只要你肯花錢,沒有專家公司找不到的專家。當然,這些專家不一定靠譜,頭銜(title)經常是虛夸的,在相關領域也不一定特別資深;但是他們至少提供了一個研究出發點。對于資深投資經理而言,在一個領域里訪談二三十個專家、找到兩三個比較靠譜的,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嚴格地說,“專家訪談”模式在海外資本市場也相當流行。不過根據我的觀察,在海外主要是對沖基金這種交易導向的機構依賴專家,在國內則是各種各樣的機構都依賴專家。我認為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國內機構的投資周期普遍比較短,一個概念、一個牛股從興起到破滅往往只有幾個月,大家沒有時間沉下去學,只能“速成”。就拿ChatGPT來說,從去年11月30日推出至今,在A股市場已經制造了近百只大牛股;如果不依賴專家,機構恐怕到現在還沒搞清基本概念,那就會錯過這波東風。遙想2019-20年的MCN熱、2021年的元宇宙熱,其實都是這個道理!
行情 | A股收盤:區塊鏈板塊收跌1.05%:今日A股收盤,上證指數收跌1.48%,區塊鏈板塊收跌1.05%。各概念股中28漲85跌1停牌。漲幅前三為:新晨科技(+7.60%),衛士通(+2.47%),北信源(+2.38%)。跌幅前三為:匯金科技跌停(-10.00%),紫鑫藥業(-8.14%),匯鴻集團(-6.10%)。[2019/5/9]
如果你經常出席券商策略會、聯合調研或電話會議,就會發現:他們邀請的主講人,大部分也是凱盛等專家公司聘請的行業專家。那么問題來了,券商為什么不自己邀請專家,繞過凱盛這樣的“中間商”呢?這里也有兩個原因:
術業有專攻,券商的主營業務不是專家網絡,只能依靠分析師個人的人脈去找專家,效率肯定不如專家公司——這是明面上的理由。
找專家有風險,容易引發合規問題,所以最好建立一堵“防火墻”撇清券商的責任,專家公司扮演的就是“防火墻”——這是實際上的理由。
過去數年,發生在我本人周圍的“由券商找專家引發的合規事故”,就至少有如下三起。注意,這三起僅僅是影響比較大、引發了媒體報道的而已,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水下不知道還有多大的冰山:
行情 | A股收盤:區塊鏈板塊收漲2.35%:A股收盤,上證指數上漲0.20%,區塊鏈板塊收漲2.35%。80只概念股中,51漲1平1停牌27跌。其中,金財互聯、華軟科技、晨鑫科技等超10個股票漲停;跌幅前三為:中國長城(-3.95%)、先進數通(-3.16%)、衛士通(-3.13%)。[2019/4/2]
第一起是2016年,某券商邀請某互聯網出行平臺“副總張總”出席客戶電話會議,透露了該出行平臺可能調整價格的消息。該出行平臺反應強烈,馬上聲稱本公司并沒有一個擔任副總的“張總”,短期內也沒有調整價格的計劃。此事當時鬧得很大,甚至登上了一些英文財經媒體,主導此事的分析師也因此離開了券商崗位。
第二起是2019年,某券商分析師因為向客戶提供了某國產乳業巨頭的銷售數據,低情商的客戶竟然找乳業巨頭董辦求證,被對方以泄露商業機密為由報案,結果券商分析師去局子里做了筆錄。雖然這變相證明了該銷售數據的真實性,不過這位分析師恐怕這輩子都不敢再去打探該乳業巨頭的數據了。
行情 | A股收盤:區塊鏈板塊收漲3.68%:A股收盤,上證指數上漲1.57%,區塊鏈板塊收漲3.68%。80只概念股中,69漲11跌。其中高升控股、四川長虹、創維數字、三五互聯、信息發展等11個股票漲停;跌幅前三為:中南建設(-2.27%)、航天信息(-1.76%)、巨人網絡(-1.18%)。[2019/3/6]
第三起是2020年,某券商舉行關于MCN行業的電話會議,邀請了當時炙手可熱的一家MCN概念上市公司的資深人員主講。沒想到電話會議進行過程中,該上市公司管理層打電話進來,怒斥對方找的是“假專家”,自己公司根本沒有這么一個人。電話會議因此無法再開下去,涉事分析師后來不但離職,還被主管部門吊銷了執業資格。
其實,據我了解,上述三個事件當中的專家信息源都有一定的真實性;如果是假的,上市公司反而沒必要反應那么大了。問題在于,券商背著上市公司去刺探其內部情報,本來就是灰色地帶,重一點說可能觸發刑事案件,輕一點說至少也是理虧。2020年的那場“MCN行業專家風波”,直接導致許多券商為了回避合規風險,不敢再搞類似的活動;但服務還是不能不做,怎么辦呢?只有更加依賴凱盛這樣的專家公司了。
結果現在凱盛也踩雷了。雖然調查的新聞昨天才公布,但是至少在去年年底,整個A股機構圈子已經都聽到了風聲。不過,從表面上看來,調查主要是針對“涉密行業專家對境外機構泄密”,與其他行業、其他機構無關。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國內的機構,對一個不涉密的行業進行專家訪談,理論上應該是合規的。
因此,在今年前四個月,凱盛等專家公司的業務似乎沒有受到影響,機構投資者也還是在為AI等新興概念的專家一擲千金。直到昨天,凱盛遭受調查并接受“監督和指導”的消息被媒體集中報道,事情的性質似乎就變了。
根據我了解到的情況,目前確實有一些比較重視合規的基金公司暫停了專家服務。按照我的一位老朋友的話說:“雖然實際影響不確定,但是短期內大家肯定避險,誰愿意觸霉頭?而且從長期看,今后肯定越來越嚴,依靠專家訪談包打天下的時代可能要過去了。”
另一位老朋友則說:“哪怕不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僅僅從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角度講,專家公司的合規漏洞也是一抓一大把。機構花錢想聽的,不就是未披露的非公開信息嗎?你跟客戶講行業常識,人家憑什么付那么多錢?”
不過,迄今為止,在調查事件中被處分的都是行業專家本人,凱盛并未受到任何處分。就在昨天,凱盛還公開發布了一份“情況說明”,聲稱:“現相應調查已經結束,我司并無受到任何實質處罰。”如果凱盛被處罰了,大部分機構投資者處于合規原因,可能要自動將其排除出供應商范圍之外;問題是它沒有被處罰,所以用不用它的服務又變成了一個灰色地帶。現在大家確實是在避險,可是如果過一段時間沒有進一步變化,那到底該不該繼續避險呢?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由誰去提供“專家訪談”;問題的關鍵在于A股市場的投資研究早已演化為了以“專家訪談”為基礎、離開專家就不知道怎么研究了。上文提到過,這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共同決定的:機構投資周期很短,研究只能以“速成”為主;券商分析師普遍缺乏行業歷練,講不清行業邏輯;國內關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制造了大片灰色地帶。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國內很多行業的資深工作人員薪酬還很低,一兩千塊錢一個小時的專家費頗具吸引力,由此造就了數量龐大的專家后備軍。只要上述供需兩端的問題還存在,“專家訪談”就還是會以各種形式變相存在下去。
回到本文標題的那個問題:A股市場的“專家訪談”模式,會隨著凱盛被調查而走向盡頭嗎?從實質上講,不會。哪怕這個商業模式被整體判斷為不合規,結局也只是“專家公司”的消亡。機構投資者還是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與行業專家交流的機會,只是供應商會變得非常零散,或許將主要體現為憑借個人友情提供?何況,專家公司被整體判斷為不合規的可能性很小,它所面臨的是“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督和指導”。
然而,從短期和中期看,A股市場“專家訪談”的頻率和深度肯定要受到很大影響,甚至要整體沉寂一段時間。券商和基金可能要努力尋找一條合規的途徑去取代原有模式,這個尋找過程可能比較漫長。過去十幾年,A股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專家搭臺,分析師唱戲”的基本投研模式:專家負責講述“行業邏輯”,分析師負責講述“資本市場邏輯”。一旦專家撤離現場,哪怕只是短期撤離,就意味著這個臺子搭不下去了。換個地基更穩固的地方,以另一種方式再搭一個臺子固然是可行的,但要花費多少時間和成本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金色財經報道,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Buterin在Zuzalu核心開發演示期間宣布ETH3.0路線圖。以太坊3.0路線圖承諾對網絡進行重大升級和更改,包括引入權益證明共識機制、分片等.
1900/1/1 0:00:00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智造前研導語 2022年11月30日,美國OpenAI發布聊天機器人ChatGPT,上線2個月月活用戶過億,刷新了互聯網應用用戶增長記錄.
1900/1/1 0:00:00原文來源:鏈茶館 以ZKrollups技術展開的項目不難看出最終目標都是zkEVM,而從去年至今將是日常加密貨幣用戶將能夠首次嘗試zkEVM的一年.
1900/1/1 0:00:00原文作者:Beosin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3月,發生的那筆接近2億美金的EulerFinance攻擊事件.
1900/1/1 0:00:00近期,Bitget進行了一項關于人口年齡層變化與不同世代周期,對于加密資產持有率發展進程的研究.
1900/1/1 0:00:00金色周刊是金色財經推出的一檔每周區塊鏈行業總結欄目,內容涵蓋一周重點新聞、礦業信息、項目動態、技術進展等行業動態。本文是其中的新聞周刊,帶您一覽本周區塊鏈行業大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