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捍衛國家貨幣主權,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央行數字貨幣的適時推出,是為了捍衛在Libra沖擊下國家貨幣的主權地位。Facebook推出Libra之后,在全世界掀起軒然大波,各國都在積極討論Libra對于自身主權貨幣的影響,總體而言,對于美元、歐元、英鎊等主流貨幣而言,Libra的影響較為復雜,一方面,Libra將其納入到一籃子貨幣進行進行資產配置,進一步增強其貨幣地位,另一方面,Libra的出現,可能形成全球范圍內超主權貨幣,從而對傳統交易結算貨幣造成影響;對于部分高通脹國家而言,Libra穩定幣的吸引力將遠遠超過所在國主權貨幣,對于本土貨幣造成致命打擊;對于我國而言,一方面,需要承受數字貨幣對傳統貨幣的沖擊,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幣未納入Libra的一籃子貨幣中,因此會降低各國央行為人民幣的儲備需求,從而阻礙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在研發推出進程中處于世界前列,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閉環測試,或將成為全球范圍內首個正式發布數字貨幣的央行。
閉環測試緊張進行,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自2014年數字貨幣研究小組成立至今,我國CBDC相關研發落地工作一直穩步推進;2016年7月,央行啟動了基于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原型研發工作,決定使用數字票據作為法定數字貨幣的試點應用場景;2017年5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2018年1月,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成功上線試運行;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深圳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并參與貿易金融區塊鏈等項目的開發;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或將呼之欲出;2019年9月,據《中國日報》報道,央行數字貨幣閉環測試已經開始,測試中會模擬某些支付方案并涉及一些商業和非政府機構,或將涉及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金融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銀聯等機構。
一方面,根據ForexBonuses調查數據,我國非現金支付比例為56%,排名全球第六,其中了解移動支付的人口比例為77%,遠超第二名俄羅斯和第三名德國;另一方面,區塊鏈數字貨幣隨著電子貨幣在商業交易中占有率不斷上升,為什么我國又要推出央行數字貨幣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電子貨幣KYC和AML成本較高,而央行數字貨幣能有效降低反洗錢成本。由于KYC和AML的審查程序繁雜,目前平均成本為50-60美元/人,且數據庫需要定期更新。而央行數字貨幣在每次交易時,都將產生一個包含新的所有者信息的字符串,即便交易在用戶層面是匿名性質的,也仍然可以找回單個CBDC單位的完整轉移記錄。因此,中央機構持續追蹤每一個CBDC的信息,用戶身份也可以與對應的個人錢包綁定,從而使其完全失去匿名性。
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模擬,央行數字貨幣能實現貨幣精準投放,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機構并未介入央行支付系統,對于其資金流向央行很難準備掌握和統計;另一方面,電子貨幣與紙幣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但是在進行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很少將這部分因素考慮在內,兩個因素綜合作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貨幣政策調控的力度,從而導致金融風險的累積。對于央行數字貨幣來說,由于可以實時精準定位其流通渠道,因此在貨幣發行時可以實現精準投放、實時傳導、前瞻指引以及逆周期調控,提高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
2.數字貨幣行業發展概覽
2.1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自原始部落狩獵和采集時期至今,貨幣已歷經了6個階段:
物物交換及一般等價物階段:物物交換是貨幣的第一個歷程,由于運輸成本大、成交效率低等原因,貝殼等不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逐漸抽離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交易,形成貨幣的原始形態;
貴金屬階段:隨著人類冶金技術的提升,貨幣形態自然而然向價值穩定的貴金屬轉換,這一歷程在人類歷史中占據了相當長的時期,受限于金屬的質地不均、分割損耗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逐漸衍生出了由國家統一鑄造和管理,以國家信譽為背書的金屬鑄幣;
紙幣階段: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發展,易于攜帶的紙幣迅速取代金屬貨幣,并逐漸形成中心化現代金融體系,使得貨幣政策的實施成為可能;
電子貨幣階段:隨著電子技術、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貨幣逐漸向虛擬化過度,一方面信用卡、借記卡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移動支付也在生活中愈發普及,但其中心化的本質并未改變,只是傳播媒介發生變化;
數字貨幣階段:近年來,紙幣濫發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第三方支付頻頻爆出安全危機、再加上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等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應運而生,但是由于其幣值波動大、監管等因素影響,目前只在小范圍進行流通,更趨向于投資工具而非支付手段。針對此現狀,各界紛紛布局中心化體系下的數字貨幣,如Facebook發布Libra白皮書,各國央行也在加速研發中心化數字貨幣。
2.2電子貨幣、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的區別
電子貨幣本質是法幣的電子化,如銀行卡、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其背靠政府信用,較紙質法幣而言更為方便快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貨幣的流動性。電子貨幣、特別是第三方支付的推出,對傳統商業銀行形成了巨大沖擊,一方面,電子貨幣是通過電子網絡發行并可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貨幣,這就使一國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力被打破,另一方面,電子貨幣的多樣性會無形中削弱銀行信貸的規模,也將使得銀行賴以發展的基礎發生動搖。
數字中國—區塊鏈信用體系開發平臺發布:10月13日,清華海峽研究院、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州清華紫光科技園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發布“數字中國—區塊鏈信用體系開發平臺”,幫助科創中心—區塊鏈產業聯盟的入駐企業開發建設和運營用于金融、政務、商貿等場景的區塊鏈應用,助力政府和企業開拓數字業務生態。(福州新聞網)[2020/10/15]
虛擬貨幣主要指網絡運營商為了便于用戶使用互聯網服務而發行的,僅供網絡企業內部使用的貨幣,如Q幣,盛大幣等。其信用保障主要來自于發行企業的信用,只支持法幣到虛擬幣的單項流通,這一特性決定了虛擬貨幣無法充當法幣作為真實世界的支付手段。
數字貨幣包括加密數字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加密數字貨幣是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介質,可用于兌換法定貨幣,購買某些商品、服務或作為投資工具。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代表的加密貨幣主要有以下特點:交易成本低。與傳統的銀行轉賬、匯款等方式相比,數字貨幣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費用,因此適宜用作跨境支付;交易速度快捷。數字貨幣并非由任何中心化機構發行,也不需要任何類似清算中心來處理數據,所以交易處理速度更快捷;高度匿名性。交易雙方可以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完成交易,因此具有更高的匿名性;貨幣數量固定。如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通貨膨脹的風險。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國央行也紛紛宣布將會推出基于國家信用、中心化的數字貨幣。2015年厄瓜多爾率先推出國家版數字貨幣,該舉措不但能減少發行成本及增加便利性,還能讓偏遠地區無法擁有銀行資源的民眾也能通過數字化平臺獲得金融服務,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在探討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行性,總體而言,發達國家出于金融穩定的考慮大多暫不考慮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而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為了金融普惠、突破制裁等原因,紛紛對法定數字貨幣持支持態度。
2.3數字貨幣的技術基礎——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種公共化、去中心化的賬本技術,被認為是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的未來,其應用領域涵蓋金融、科技、經濟、等領域。區塊鏈中包含所有歷史交易記錄的清單,能夠將賬本主人和其歷史及當前交易綁定在一起,具有集體維護、可編程和安全可信等特點,特別適用于構建可編程的貨幣系統、金融系統和宏觀社會系統。
區塊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在缺乏信任基礎的商業環境下,各方如何來進行交易和協作的問題,區塊鏈基于"區塊+鏈",一方面,每一個區塊上記錄了該區塊創建之前的所有價值交換活動,實現數據的可追溯性,另一方面,區塊鏈提供了數據庫內每一筆數據的查找功能,分布式結構實現信息去中心化,全網的記錄者都可在每一個區塊中蓋上時間戳完成記賬,從而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性。數字貨幣建立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從而有效保證貨幣使用中的安全性。
2.4多因素共促數字貨幣發展
相較于紙幣,數字貨幣能有效降低貨幣的發行和流通成本。據測算,日本目前每年花在現金流通和管理方面的成本約為8萬億日元,使用數字貨幣可以大大提高社會運轉效率。一方面,能減少紙幣的印制、運輸、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數字貨幣基于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偽造的假幣和雙花問題不會得到網絡其他節點的認可,可大幅降低防偽成本,從宏觀角度上來看,數字貨幣還可以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增加資本流動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全球跨境貿易的發展。
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增長迅速,安全隱患不容忽視。據估算,至2020年,我國移動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307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50%,第三方支付雖然方便,但也存在一系列安全隱患:網絡安全問題。第三方支付服務是基于開放的互聯網為基礎的,因此在系統運行方面面臨著網絡硬件安全、網絡運行安全、數據傳遞安全等多方面的問題。數據安全問題。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開設的是虛擬賬戶,也不像網上銀行那樣有"電子口令卡"、"U盾"等安全介質做保障。不法分子可能針對安全漏洞入侵中心系統盜取用戶個人信息和儲蓄資金。在銀行卡盜刷渠道分布中,快捷支付占比65%,其中97%通過第三方支付盜刷。破產風險。國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屬于非金融機構,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性質,一旦公司出現破產等情形,則可能引發劇烈的多米諾骨牌的效應,導致其他的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
數字貨幣帶來更有效的貨幣政策傳導力度。一方面,隨著貨幣利率互換等金融創新工具的不斷發展,使借貸雙方越來越容易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一系列信用替代形式,降低了貨幣供給量指標的可測性和相關性;另一方面,電子貨幣的廣泛使用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非現金支付中的票據貼現和信用卡涉及信用創造會增加貨幣供應量,非金融支付機構所開展的信用服務會減少企業和個人對金融機構信貸的需求。而數字貨幣的可追溯性可幫助貨幣當局獲得真實的交易賬簿,通過大數據分析后推行精準的貨幣政策。
數字貨幣使用場景愈加豐富,用戶接受度不斷增長。據Coinmap數據顯示,全球共有15355個商家接受比特幣支付,這些商家大多位于北美、歐盟等較為發達國際和地區,受經濟不穩定影響的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的商家數量也在增加,目前主要包括購物消費、工資支付、交通出行、旅游外出、外賣結算、學費支付等落地場景。雖然就總人口而言,數字貨幣的使用人群仍占小部分,但是其使用人數在不斷增長,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10個國家的使用率超過10%。
國促會數科委副會長李春樂:DCEP將加速中國經濟“內循環”運轉:金色財經現場報道,9月17日晚21:00-24:00,由IDEX Global獨家總冠名;節點咨詢主辦;金色財經、IPFS100.com聯合主辦的“佟掌柜喊你來Lim酒”在廈門廈遇Bar曾厝垵店舉行。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李春樂在現場表示,DeFi 和 CeFi 終將走向融合,CeFi 正在通過 DeFi 謀求更開放、更透明的金融生態,中心化系統的用戶、資金可以無縫切換到去中心化系統,這一行為會促使去中心化系統快速爆發,形成一個巨大的、充滿活力的生態。
此外,李春樂表示,DCEP的發行勢在必行。以DCEP為支點,貨幣政策的數字化升級有望拓展政策空間,能夠提高政策直達性。另一方面,DCEP有助于對外形成人民幣的“電子貨幣區”,對內深入“內循環”的短板領域,由此減少外部政策干擾,保持政策的獨立性與內生性。DCEP的實行,也有利于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穿透力與執行力,利于社會治理,能夠防止腐敗問題。[2020/9/18]
3.主流加密數字貨幣介紹
3.1加密數字貨幣蓬勃發展
加密貨幣的誕生源于對電子支付行業的革新,旨在搭建去中心化、個人對個人的電子貨幣體系。2008年11月,一份署名中本聰的論文被發表在網絡上,其標題為《比特幣:對等網絡電子現金系統》,論文中詳細描述了如何使用對等網絡來創造一種"不需依賴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2009年1月,比特幣網絡上線,推出了第一個開源的比特幣客戶端軟件,中本聰使用該軟件對第一個比特幣"區塊"進行"采礦",并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其后,加密貨幣體系實現飛速發展,一方面,加密貨幣的市值不斷增長,2017年12月,比特幣交易價格首次突破15000美元,市值達2561億美元;另一方面,加密貨幣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以太坊、瑞波幣、穩定幣USDT、Libra等數字貨幣也接連發布。
比特幣地位仍穩居第一,市占率超過70%,以太坊和瑞波幣市值均突破百億美元。自2009年第一枚比特幣誕生至今,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加密貨幣行業也經歷了飛速發展。據CoinMarketCap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650種加密貨幣,截至2019年9月8日,加密貨幣總市值為2678.7億美元,市場總交易額為526.3億美元。其中比特幣市值占比70.4%,市值為1885億美元,而ETH和XRP市值分別為192和112億元。
從加密數字貨幣承載的業務和應用場景來看,其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為支持自由交易而搭建的虛擬貨幣網絡。以比特幣為代表的P2P電子現金系統,如BitcoinCash,Litecoin,Dash,Monero等;去中心化應用平臺。以Ethereum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基礎服務運行平臺,如Ethereum,Cardano,NEO,EOS等;為特定業務、應用場景設計的垂直領域的去中心化網絡。以Ripple為代表的為了在垂直業務領域應用而做了某些特殊設計實現的、專用的去中心化網絡,如Ripple,IOTA,NEM等。
3.2比特幣——從支付手段到投資工具演變
為了對抗央行信用失信和銀行信貸泡沫,2009年去中心化貨幣比特幣橫空出世。比特幣最初源于其設計者中本聰的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在論文中針對第三方平臺的不透明、不可控、花費高的缺點,中本聰提出了比特幣的構想,即一種基于P2P技術的無記名資產,允許支付款項通過網絡直接轉讓到目標賬戶,而不必經由第三方金融機構操作。
比特幣從網絡數字代碼逐漸發展成如今可以與法幣交易的加密貨幣,總共經歷了三次大躍變:
第一次共識:不具備購買能力的新興技術。2010年,中本聰在世界級電腦發燒友的網站,發布了比特幣計劃,而后某位程序員改進了比特幣源代碼,并在網絡上使用了自已的真實身份發起了一次大贈送的活動,讓更多人接觸到了比特幣;
第二次共識:具有一定購買力,不受制于各國政府的監管,可以在全球自由流通的數字貨幣,甚至可以避免稅收,進行黑色交易的支付手段,但還不到"黃金"的地步。在這一階段,比特幣被越來越多得用于線下交易,2012年10月,BitPay發布報告說,全球超過1000家商戶通過他們的支付系統來接收比特幣的付款,同時期,匿名網站絲綢之路的興起、委內瑞拉等通脹嚴重國家的居民通過比特幣進行資產保值的舉措、硅谷大佬對于比特幣的資產配置都為比特幣的迅速普及推波助瀾;
第三次共識:被封為數字黃金,逐漸成為一種投資工具。一方面,比特幣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大,2017年,日本有20多萬家商戶開始接收比特幣作為一種合法的支付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無漲跌幅限制,可以24小時交易"等特點,比特幣很適合用作投機炒作,2017年3月,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首次超過一盎司的黃金,截至2017年底,比特幣交易價格首次突破15000美元,市值達2561億美元。
2018年,隨著投機熱情的減退,比特幣呈現大幅下跌態勢,低谷時市值較歷史最高點下跌80%以上。2019年以來,受多重利好因素推動,比特幣價值逐漸回歸理性:各大玩家紛紛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推動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信心,如Facebook推出Libra白皮書,各國央行紛紛致力于推出CBDC;比特幣避險功能助推價格回升。比特幣與黃金的相關性變得日益緊密,同時在2019年表現優于貴金屬、傳統股票等傳統投資工具,受美聯儲降息、人民幣貶值等宏觀經濟因素影響,比特幣逐漸成為投資者對沖傳統市場風險的一種手段。
聲音 | 中國人民大學楊東:應重視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帶來的制度革新:金色財經報道,?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保護金融消費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防范金融類App對個人隱私安全的侵犯,可采取以下6條措施:首先,明確信息保護范圍。其次,確定信息收集的方式,為直接收集方式或協議收集方式。第三,規定信息權人所享有的具體權利。第四,嚴格把控信息應用環節。第五,完善信息權受傷害時的救濟制度。第六,重視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帶來的制度革新。[2020/1/18]
3.3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臺
在傳統商業社會的價值交換環節中,往往對律師、公證員等專業人士有著大量需求,需要支付昂貴的合約訂立、執行和維護費用,針對這一現狀,2013年,19歲的VitalikButerin在一本主題為"以太坊白皮書:下一代智能連接與去中心化應用平臺"的書中首次提到了以太坊的構想,即通過數字化手段搭建透明、去中介化智能合約。2014年7月24日,以太坊對其項目開發進行眾籌,在42天內就籌到了31591個比特幣,預售了超過6000萬枚以太幣,籌資約1800萬美元。眾籌結束后,項目發展非常快,半年多時間就發布了5個版本的概念驗證,2015年7月,以太坊發布了Frontier階段,雖然只是測試版,但也證明了它在區塊鏈技術上的領先,因此以太網迅速擴展,在全世界范圍流行起來,以太幣也開始暴漲;2016年3月,以太坊開發進入Homestead階段,標志以太坊開始平穩運行;2017年10月,以太坊發布了Metropolis的拜占庭版本,使得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適合于商業交易;預計最終版本Serenity將于2020年發布,通過此次升級,以太坊將從POW機制徹底轉變為POS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共識的達成時間,同時減少挖礦的能源消耗。
以智能合約為例,作為以太坊虛擬機上運行的應用程序,合約上的所有條款都是由計算機代碼評估和執行的,這使得它無需任何信用背書,而智能合約的任何計算能力都是通過ETH作為資源進行支付,由以太坊上的節點進行提供。以房屋租賃合同為例,A需要向B支付房租以獲得房屋使用權,在智能合約中,若A拖欠房租,智能合約會直接將沒有按時付款的A鎖在房子外面。
以太坊不僅是一個開發平臺,還逐漸成為一個應用市場,在以太坊平臺上,第三方開發者為普通用戶開發的去中心化應用逐漸增多,開發者和用戶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在以太坊主要部署了三類應用,一類是金融應用,如管理代幣和合約;一類是半金融應用,如為解決計算問題而設的自我強制懸賞;還有一類是非金融類應用,如在線投票。在未來,任何重視信任、安全、永恒的環境都可能會涉及以太坊的技術,因此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場景。
3.4瑞波幣——搭建高效的全球支付體系
全球支付交易中往往存在手續繁瑣、速度緩慢、費用高昂等問題,目前在跨境支付中最常用的是1974年推出的SWIFT銀行結算系統,但是其仍需要3-5個工作日的審核流程以及高額的手續費用。針對這一現狀,2012年,ChrisLarsen和JedMcCaleb聯合成立了OpenCoin公司,推出瑞波項目,以瑞波幣作為中間橋接貨幣以構建便捷、低廉的全球支付網絡。
瑞波幣具有以下三點核心特征:
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手續費趨近于0。全新的共識算法RippleConsensusAlgorithm允許Ripple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在幾秒鐘內自動接受對總賬信息的更新,而無需經由中央數據交換中心。基于此算法,瑞波每秒可以處理1500多筆交易,確認時間只需要4秒,每筆手續費不到1美分。
總量固定,通過損毀的通縮模型穩定幣值。上線之初,總量為1000億個的瑞波幣就已經全部產出。其中,創始人保留了200億個,剩下的800億個全部歸公司運營出售。使用瑞波網絡交易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這些手續費不是獎勵給驗證交易的節點或是返回到系統賬戶,而是直接銷毀。所以,使用瑞波網絡交易的人越多,銷毀的瑞波幣也越多,通過這種銷毀的通縮模型,讓瑞波幣升值。
允許跨支付系統使用,目前已有超過200個機構用戶。與比特幣截然不同,瑞波幣允許在不同貨幣甚至不同支付系統之間的結算付款,它實質上是一個全球結算網絡,為美元、比特幣、歐元、英鎊或任何其他價值單位提供服務。桑坦德銀行(Santander)、美國銀行美林(BankofAmericaMerrillLynch)、瑞銀(UBS)和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等銀行已經在使用這種技術。
3.5現有加密數字貨幣的缺陷
雖然加密數字貨幣體系正在迅速發展,但是受制于種種缺陷,未能對傳統貨幣體系造成較大沖擊。
現有的數字貨幣幣值不穩定,趨向于投機工具而非支付手段。最初一個比特幣的價值不足14美分,2013年底交易價格突破1000美元,2017年底交易價格突破10000美元,以太坊也從16年的10美元左右的交易價格上升至突破1000美元,由于價值波動過大,數字貨幣雖然具有貨幣價值儲藏的職能,但卻不能很好地履行交換媒介以及支付手段的職能。
動態 | 俄媒:中國借助區塊鏈創新提振經濟:俄羅斯《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道稱,中國正在重點關注創新方法的使用,包括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專家確信,中國服務行業的數字化運用范圍要比美國更廣。北京希望在此基礎上使私營企業能夠輕松獲得線上貸款。此外,區塊鏈未來將有助于減輕對美元的依賴。[2019/10/30]
為了克服比特幣等貨幣幣值波動大的特點,USDT等穩定幣應運而生,但仍具有諸多缺陷。USDT自誕生時即嚴格遵守1:1的保證金制度,每發行一枚USDT幣,其賬戶就會增加1美元的資金儲備,并且USDT可以隨時兌換美元,這種錨定美元的發行機制奠定了其在數字貨幣穩定幣領域的頭把交椅。但是由于USDT母公司Tether的美元儲備賬戶并不透明,且Tether與全球大型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具有關聯方關系,或致使USDT具有超發以及價格操縱風險,穩定幣自身信任危機不斷。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目前主流的三種機制由于能耗高或公平性差等問題,均存在改進空間。POW機制最早由比特幣使用,比較簡單粗暴,最終獲得比特幣的數量與算力完全相關,導致了能耗高、效率低下的問題;為了彌補POW機制的不足,以太坊提出了POS機制,在這種分配機制下,最終挖幣的概率與持幣數和持幣時間正相關,最終會強者恒強的局面,使去中心化演變成多中心化;而DPOS機制則是一種投票選舉的共識算法,其效率更高,但是社區選舉不能及時有效的阻止一些破壞節點的出現,會給網絡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4.Libra——"Globalcoin"即將來襲
4.1Libra驅動力——契合Facebook業務轉型需求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重磅推出Libra白皮書。在白皮書中,Libra被定義為一種穩定的數字貨幣,擁有包括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在內的真實資產作為儲備,正式的Libra區塊鏈將于2020年推出。Libra的發布,對Facebook而言有以下兩點重要意義:
Libra通過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有利于Facebook解決一直以來面臨的數據泄露問題。
由于隱私泄露和數據濫用的問題,Facebook面臨來自公眾和監管的雙重壓力。2016年CambridgeAnalytica數據泄露事件中受影響的用戶數有8700萬,該數據分析公司與特朗普大選、英國脫歐的競選團隊均有合作,事件發生以后,Facebook的股價大跌,市值蒸發超過700億美元,事后又面臨50億美元的監管罰款。隨著監管趨嚴以及公眾對隱私的日益看重,Facebook傳統的用戶數據保護手段或難以為繼,而區塊鏈技術擁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開放等特點,能夠解決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數據確權問題。
Libra是Facebook業務轉型的重要布局,通過建立生態的方式為Facebook帶來更多業務可能性。
Facebook一直在積極尋求業務轉型,但卻接連受挫,至今仍然沒有打開新興戰略業務通道。
早在2007年,Facebook就曾與商務平臺Oodle聯合推出了名為Marketplace的應用程序,著重于熟人間的二手業務開展,但是由于業務遲遲無法順利開展,2009年,Marketplace的控制權被全權轉移至Oodle,2014年,這一應用被關閉,2016年,Facebook重新推出此項目,但提供交易平臺,并不支持收付款以及物流服務;
2009-2012年,Facebook著重于虛擬貨幣Credits相關業務布局。最初,Credits僅用于虛擬商店中禮物購買,而后Facebook逐漸推出Credits實體購買卡,并強制游戲開放商使用Credits作為交易結算工具,Facebook在其中收取30%手續費,自2012年起,由于Credits在國際支付中存在很多麻煩,漸漸被淘汰掉;
2014-2017年,業務轉型重心轉向支付業務。2014年,Facebook聘請前PayPal總裁負責Messenger業務,而后Facebook在Messenger中添加支付功能,并通過與Uber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拓展Messenger支付范圍;2017年,Facebook與PayPal、Visa、MasterCard和Stripe等公司達成合作,進一步拓展支付業務邊界,但截至2018年9月,在Facebook的收入構成中,廣告收入長期占比超過98%,而支付
2018年至今,Facebook致力于數字貨幣業務轉型,并在2019年正式推出Libra白皮書。
Libra的發布,一方面,有利于Facebook拓展業務邊界。據統計,全球仍有17億成年人未接觸到金融系統,無法享受傳統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Libra的推出,有助于激活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和不發達國家組成的長尾市場,Facebook也將從此占據另一個更大規模、更高頻使用的平臺;另一方面,Libra組建協會的管理模式,納入了眾多行業的頭部企業,能進一步豐富Facebook的業務生態。
4.2Libra的概況
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具體而言,其由三部分組成:
聲音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將區塊鏈等技術綜合應用到保險機構的運營和業務中: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邢煒18日在2019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基于數字技術的綜合運用,保險市場的參與主體可以創新風險管理方式,使保險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得到提升。在依托互聯網開展業務的同時,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綜合應用到保險機構的運營和業務中。通過技術對保險業務流程的全面滲入,提升業務效率,改變產品形態,改進服務和交互方式,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構建新的保險生態。(上海證券報)[2019/10/19]
建立在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基礎上。
首先,Libra采用獨特的Move編程語言實現自定義交易邏輯和"智能合約",以確保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Move語言中每個資源只有唯一的所有者,資源只能花費一次,并限制創建新資源,從而規避數字資產被復制的可能性;可自動驗證交易是否滿足特定屬性,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通過減輕關鍵交易代碼開發難度,從而可靠地執行Libra生態系統的管理政策,例如對Libra貨幣和驗證者節點網絡的管理。
其次,采用拜占庭容錯(BFT)共識機制,防止節點破壞導致整體網絡癱瘓的可能性。在BFT機制下,因為即使某些驗證者節點被破壞或發生故障,BFT共識協議的設計也能夠確保網絡正常運行。相較于POW等共識機制,BFT共識協議還可實現高交易處理量、低延遲和更高能效的共識方法。
最后,采用和迭代改善已廣泛采用的梅克爾樹數據結構,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同于以往的區塊鏈都將區塊鏈視為交易區塊的集合,Libra區塊鏈是一種單一的數據結構,可長期記錄交易歷史和狀態。這種實現方式簡化了訪問區塊鏈的應用程序的工作量,允許它們從任何時間點讀取任何數據,并使用統一框架驗證該數據的完整性。
以賦予其內在價值的資產儲備為后盾。
不同于穩定幣USDT,Libra通過掛鉤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包括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法幣和政府貨幣證券,以規避單一貨幣變動造成幣值不穩定的現象,根據最新Libra聽證會顯示,一籃子貨幣最初可能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新加坡元,其中一半儲備金將會是美元。
由獨立的Libra協會治理,該協會的任務是促進此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
Libra協會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成員制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協會主要有三項職能:1)促進Libra區塊鏈的運營;2)協調各個利益相關方在推廣、發展和擴張網絡的過程中達成一致;3)管理儲備資產。
目前共有28名初始成員,包括支付、電信、區塊鏈等多個行業龍頭企業,后續將會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Libra協會的創始人數量將達到100個左右。
Facebook將保有領導角色至2019年結束,而后將創立子公司Calibra代表其在Libra網絡中運行相關角色職能,Calibra將受到監管制約,以確保社交數據與金融數據相互分離。
協會的成員系統由運作Libra區塊鏈的驗證者節點網絡構成,每名創始成員需購買至少1000萬美元Libra以獲得一定的投票權,為避免權力過度化集中,單個創始成員只能代表理事會中的1票或總票數的1%,任何成員不得通過并購其他企業加大投票份額,所有重大決策都需要三分之二的成員投票表決通過。
4.3Libra具有多方面優良特性
相較于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加密貨幣,Libra有如下特性:
就發行主體方面,Libra通過中心化的協會進行治理。電子貨幣和虛擬貨幣均存在單一的發行主體,可能會導致權利濫用的問題,而加密貨幣則完全無發行主體,是非中心化的貨幣。
就使用范圍方面,Libra=加密貨幣>電子貨幣>虛擬貨幣。與加密貨幣類似,Libra是面臨全球發行的無國界數字貨幣,其以Facebook數十億人的用戶數為基礎,逐步擴大使用范圍,而電子貨幣的使用范圍通過局限于一國之內,虛擬貨幣則僅限于網絡企業內部。
就發行數量方面,Libra數量無上限。電子貨幣和虛擬貨幣的發行數量由發行主體決定,一般不限,而加密貨幣則通常有一定數量限制,如比特幣上限為2100萬枚。
就信用保障方面,電子貨幣>Libra>虛擬貨幣>加密貨幣。Libra的信用保障與穩定幣USDT類似,通過100%掛鉤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等資產,提供強有力的信用背書。相較而言,電子貨幣基于國家信用,虛擬貨幣基于公司信用,而加密貨幣完全無信用背書。
就交易安全方面,Libra>加密貨幣>電子貨幣>虛擬貨幣。電子貨幣和虛擬貨幣由于存在中心化的系統,因此存在數據泄露的風險,而Libra在加密貨幣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進,更有效地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4.4Libra應用場景
Libra將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廣泛的應用場景,除了提供方便低廉的跨境轉賬服務以外,還包括生態內眾多消費巨頭的快捷支付服務,以及新金融生態的搭建。
應用場景一——跨境轉賬
隨著移民和留學生數量穩定增長,跨境電商規模持續加大,全球跨境轉賬需求也不斷增加,根據麥肯錫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跨境營收規模為2063億美元,占總支付市場的10.6%。目前銀行電匯普遍采用SWIFT公司作為中介,其優點在于手續費有上限,適合大額匯款,且收款人只需持身份證明和匯款密碼即可完成收款,但是存在手續費高昂且轉賬流程緩慢的問題,更不適用于非洲等基礎設施落后的國家。Libra繼承了加密貨幣快速跨境轉賬、手續費低廉等特性,且Facebook在全球龐大的用戶基礎有利于其個人跨境支付業務領域的順利展開,未來具有很大發展空間。
應用場景二——境內支付
Libra的創始成員中,涵蓋電商、旅游出行、網約車、音樂等多個消費場景巨頭,未來可以預期創始成員生態中會優先支持Libra對相關服務進行支付,據Libra白皮書預測,至2020年,將會有100個大型企業加入生態中來,預計未來支付場景會更為豐富。Libra協會還將設計和實施激勵計劃,以便推動Libra被廣泛采用,預計會以"低費率+補貼"的方式爭取更多中小型商家加入生態。
應用場景三——新金融生態
普通用戶雖然無法獲得Libra資產儲備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但是卻基于所持的Libra獲得相關的借貸服務,甚至于衍生品服務,比如基于Libra的資產管理服務,或者以Libra為信用的投融資服務,而這些業務又會催生出相關的托管、資管以及投融資機構,這些機構通過網站、APP和DAPP就可以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從而創建出新的金融生態。
4.5Libra的潛在缺陷
Libra的設計框架決定了其面臨包括監管、超發、外匯等多方面風險,甚至可能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
監管限制或導致Libra無法達成預期效果。由于社交巨頭Facebook廣泛的影響力,Libra一經推出就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出于對Libra可能導致的種種不良后果的考慮,如形成超主權貨幣沖擊當局現有貨幣體系、減少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增大外匯管制難度等,大部分國家對該數字貨幣均持中性或否定態度。目前,法國和德國均已同意抵制Libra、美財政部認為Libra必須滿足最高反洗錢標準、G7財政部部長和央行行長也表示Libra將受到嚴格的監管制約,種種政策限制可能致使Libra的推遲上線,甚至在應用場景和使用范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縮水。
雖然Libra延續了加密貨幣的匿名優勢,允許用戶在不同的交易中使用不同的賬戶地址,但是用戶匿名性仍然不能得到保證。一方面,由于反洗錢、制裁等監管和因素限制,所有交易都將被永久記錄和跟蹤,可以通過查找交易路徑找到Libra的最終持有者;另一方面,Calibra錢包要求對每個用戶進行KYC與AML驗證,因而存在黑客攻擊而導致數據泄露的可能性,如近期大型交易所幣安KYC數據泄露事件引發了多方關注。
Libra可能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由于Libra背靠企業信用而非國家信用,一旦某一節點企業或托管機構出現破產情況,可能會對相關金融機構都造成擠兌壓力,從而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
用戶需要承受外匯風險而不享受資產收益。在Libra白皮書中提到:"隨著標的資產的價值波動,以任何當地貨幣計價的Libra價值也可能會隨之波動,"因此隨著一籃子貨幣浮動利率的變動,用戶所持Libra價值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但同時,由于Libra采用雙代幣機制,LIT持有者僅為Libra協會成員,因此用戶無法獲得Libra資產儲備所帶來的投資收益。
5.數字票據平臺將成為央行數字貨幣首個試驗場
5.1央行數字貨幣的特性
我國央行CBDC,是建立在"一幣兩庫三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可控匿名的原則和100%的準備金機制,實現對于M0的逐漸替代,最終保證政策有效執行的數字貨幣。
堅持中心化管理模式。不同于由分散的委員會管理的Libra或者大多數加密貨幣,央行對CBDC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通過這種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第一,使得CBDC擁有與法幣一樣的最終法償性;第二,中心化管理模式能維持幣值的相對穩定,以便于數字貨幣更好地行使貨幣的支付職能;另一方面,中心化管理模式能保證并加強央行的宏觀審慎和貨幣調控職能。
采用二元運營體系。央行發行CBDC的模式與紙幣發行模式一樣,都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模式,也就是說,央行通過商業銀行向公眾發行CBDC,商業銀行將向公眾提供存取等服務,并與央行一同維護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正常運行。
采用雙層運營體系,有以下三個優點:第一,可以充分發揮商業機構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促進創新。商業銀行IT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成熟,系統的處理能力較強,在金融科技運用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此基礎上,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等機構可以進行密切合作,不預設技術路線,充分調動市場力量,通過競爭實現系統優化,共同開發共同運行;第二,雙層運營體系有助于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人民銀行已開發運營的很多支付清算體系、支付系統都是面對金融機構的。但是發行央行數字貨幣,要直接面對公眾,如此大體量的客戶需求可能會造成商業風險和操作風險過度集中;第三,使用單層運營架構可能會導致"金融脫媒"的現象。央行數字貨幣和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書情況下,競爭力優于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增加商業銀行對同業市場的依賴。這種情況下會抬高資金價格,增加社會融資成本,損害實體經濟。
建立在"一幣兩庫三中心"的基礎上。除了央行為唯一發布機構以外,兩庫指的是中央銀行發行庫與商業銀行的銀行庫,包括流通市場上的CBDC用戶數字貨幣錢包;三中心是指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認證中心主要負責央行對法定數字貨幣機構及用戶身份信息進行集中管理,是系統安全的基礎組件,同時也是可控匿名設計的重要環節;登記中心主要負責記錄法定數字貨幣及對應用戶身份,完成權屬登記,并記錄流水,完成法定數字貨幣產生、流通、清點核對及消亡全過程登記;大數據分析中心主要負責主要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分析客戶交易行為,保障數字貨幣交易安全、規避風險,防范黑市洗錢、恐怖融資、欺詐交易等違法行為。
數字貨幣屬于M0的范疇。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廣泛運用,M1和M2的流轉效率已經很高,相較之下,M0容易匿名偽造,存在用于洗錢、恐怖融資的風險,且現有的電子貨幣與銀行賬戶存在緊耦合的關系,不能滿足公眾對匿名支付的需求,所以現有的電子支付其實并不能完全取代M0。
100%準備金系統。與傳統銀行系統采用的"部分準備金"體系不同,CBDC將要求金融機構保持100%的準備金率。因此,CBDC將不會有任何衍生存款或者貨幣乘數效應。
采用"松耦合"設計,實現可控匿名。在央行數字貨幣的第一層運營體系中,實名制機構將需要注冊;在第二層運營體系中,用戶層面的轉讓將匿名。通過在法律許可范圍內進行追溯數字貨幣,在維護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同時,也能降低違法犯罪事件發生的概率。
區塊鏈技術是可選項之一,可能通過多種技術的混合架構保障高效的交易性能。央行官員希望第二層網絡支持CBDC實現達到"每秒至少300,000筆交易"交易性能的目標。截止目前,并無任何區塊鏈達到和目標要求一樣高的性能。但是,這一交易速度有可能會通過"鏈下撮合、鏈上清算"的機制或者其它升級改進措施,如分片或者側鏈得到實現。
5.2實際應用——數字票據平臺
票據市場是我國貨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在流動性不足時,企業可通過簽發商業票據創造信用流通工具,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國的銀行承兌匯票中大約有2/3為中小企業簽發,票據市場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票據是貨幣政策工具的一種,中央銀行在此基礎上開展再貼現業務,并通過調整再貼現率進行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
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兩種形式。紙質票據依托于票據本身,必須在票據上加蓋印章后才能進行流通,但是存在一票兩押、偽造清單和瑕疵票據的套現等問題;電子票據是紙質票據的電子化,依托于央行的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產生效用,相較于紙質票據,電子票據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存在著中心化總分重復記賬、流通局限性、安全監管等一系列問題。相較于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數字票據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
系統的搭建和數據存儲將越過中心服務器,達到去中心化的效果。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成本優化,降低了系統的開發、維護和優化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中心化系統導致的風險,比如服務器崩潰或黑客入侵等。
在屏蔽商業機密保護隱私的同時,實現交易的溯源性和可追蹤性。由于數字票據的數據具備完整透明,以及可追溯的特點,使得任何交易都可以實現追蹤和查詢,通過相關的技術對其中的商業機密進行脫敏處理,使得所有參與方都能了解整體數據概況。這樣不僅有利于商業信任的建立,還能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把控,降低以往重復質押或團伙作案風險的可能性。
智能合約的存在使得數字票據的具備了限制性和可控性。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在交易一開始,就可以把數字票據預先的到期贖回等機制以代碼的形式寫入智能合約,使得交易流程自動運作,也可以防止違約風險的存在。
基于數字票據的種種優勢,2016年7月,央行啟動了基于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原型研發工作,決定使用數字票據作為法定數字貨幣的試點應用場景;2018年1月,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成功上線試運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在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順利完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實驗性生產系統的成功上線試運行實現了數字票據的突破性進展,對于票據市場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該項目集合了諸多前沿科技亮點,包括數字貨幣、區塊鏈、數字票據、智能合約等,自主創新研發了符合數字票據和數字貨幣等金融業務場景特點的底層聯盟鏈,并在傳統區塊鏈技術基礎上,對隱私保護、安全加密等設計了創新機制。在吸收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分布式技術優點的基礎上,也針對其缺點和不適用性進行了特殊改造,解決了傳統區塊鏈智能合約不易升級,以及升級后繁重的歷史數據遷移等問題。
未來,數字票據的應用場景主要在于搭建中小企業的信任平臺,加強其貿易合作。通過構造托管于智能合約的票據池,實現實時支付、融資和清算等,不僅可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而且由于業務上的透明性和自動交易機制,可大大降低交易風險。
6.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相關產業鏈部分公司
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將推動國內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基礎芯片和應用技術相關行業,包括安全芯片、安全加密和數據安全領域;中游是貨幣發行行業,包括數字貨幣發行機構和銀行核心系統領域;下游是支付流通行業,包括支付結算領域。
6.1產業鏈上游——安全加密
產業鏈上端主要集聚于安全加密技術的研發。央行數字貨幣驅動了安全加密、數據安全等需求的升級。產業鏈上游相關企業如360、飛天誠信、啟明星辰等頭部企業都將由此收益。
6.2產業鏈中游——貨幣發行
對于貨幣發行端,一方面,作為發行機構的商業銀行、銀聯、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或將共同參與數字貨幣的業務生態搭建,其中巨大的商業機遇孕育待發;另一方面,也將驅動銀行IT架構的重塑,特別是核心系統的重構和升級需求,建議關注頭部企業如潤和軟件、神州信息等。
6.3產業鏈下游——支付流通
央行數字貨幣的大規模使用將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擴展新的收入來源。在央行數字貨幣采用現有的支付結算體系的情況下,支付服務提供商或將從貨幣交易、清算及其他創新業務中收取手續費,目前主要看好擁有良好客戶資源的頭部收單機構,如新國都、新大陸、海聯金匯等企業。
Tags:數字貨幣比特幣區塊鏈十大數字貨幣交易所排名數字貨幣交易所官方網址數字貨幣詐騙案例視頻比特幣中國官網聯系方式40億比特幣能提現嗎比特幣最新價格行情走勢區塊鏈工程專業學什么區塊鏈存證怎么弄
因懷疑人民幣上可能沾染“新冠肺炎病”,近日江蘇無錫江陰市的李阿姨居然把現金放進微波爐中加熱消,3000多元人民幣被烤得面目全非.
1900/1/1 0:00:00深度評,每周日更新。 此欄目并非要做一個好文集粹,而是希望以對話和討論的形式,增加我與其他作者之間思考溝通的回合數.
1900/1/1 0:00:00比特幣為何存在?這個問題如果五年前提出的話,看上去會很難回答,但現在投資者們似乎越來越清楚答案——沒錯,比特幣存在的理由就是:數字黃金.
1900/1/1 0:00:00談起蘇格蘭式的艾爾啤酒,自然會想起ScottishAle和ScotchAle,這兩款酒很相似。蘇格蘭艾爾代表了一系列起源于蘇格蘭并采用上發酵的啤酒.
1900/1/1 0:00:00在幣圈這個水深似海的地方,又上演了一大離奇“案件”。國內知名私募基金經理楊永興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他因投資幣圈,被數字貨幣交易所OKEx公司“侵吞”了價值8億元人民幣的數字貨幣,這些數字貨幣絕大.
1900/1/1 0:00:002019年12月10日區值升幅榜--日報,區塊鏈價值評分榜第一名:CVC/公民幣,Civic1CVC6.1分+評分4.12% 區塊鏈網評分升幅日榜區值總排名:第194名CVC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