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區塊鏈、通證與供應鏈風險管理適應性分析研究_TOKEN:CITEX Token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本文轉載自《國際金融雜志》,原作者:

◎郭為民朱大磊奚士佳吳朋澔

摘要

業界普遍認為,區塊鏈可以有效提升供應鏈管理的效率以及信息交互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供應鏈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也有觀點認為,數據可追溯性與不可篡改性并非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訴求,區塊鏈技術并非最佳手段,難以解決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痛點,即風險問題。本文嘗試從整體角度來看待供應鏈的風險,詳細分析了供應鏈風險背后的原因和約束性因素,并就區塊鏈與供應鏈地適應性進行了分析。本文認為,不應該割裂地去看待供應鏈的風險,也不能狹隘地看待區塊鏈技術。供應鏈管理的成本、效率、激勵、監管、服務等方面都與供應鏈風險息息相關。從方法論上應該著眼于解決痛點問題,并看清未來的發展方向。盡管當前并沒有出現終極的解決方案,但區塊鏈仍然不失為一個好的基礎出發點。據此,本文提出了一個基于區塊鏈和通證的供應鏈應用原型,提出了目標應用應該具備的若干關鍵原則,并就當前制約區塊鏈應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供應鏈風險;區塊鏈;通證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介紹:郭為民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

1990年獲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學位,1993年、1996年獲美國馬里蘭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博士。工作履歷涵蓋電訊盈科高級副總裁,2009年進入中國銀行總行工作,歷任信息科技部副總工、渠道管理部副總經理,現任網絡金融部總經理。兼任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金融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工作組副組長,工作經驗涵蓋金融、通信、信息科技與產品創新等多個領域,具備資深的技術背景和豐富的金融管理經驗。

正文:

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三農、民營和小微企業的發展。而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業的根本職能,發展普惠金融、支持民營經濟也是銀行業的擔當所在。供應鏈金融作為服務小微企業較為有效的模式,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然而,實際中供應鏈金融仍然面臨著效率與風險等方面挑戰。

與此同時,國家也在大力支持區塊鏈的發展及應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及行業應用領域需求的不斷加大,我國區塊鏈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統計數據顯示,在政策支持和下游需求的推動下,我國區塊鏈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2年突破4.5億元。目前,區塊鏈在供應鏈領域的實踐雖有涉及,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供應鏈和區塊鏈是否具有較好的適應性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區塊鏈發展的現狀及研究領域

區塊鏈的概念和價值

區塊鏈概念最早出現在2008年中本聰關于比特幣的白皮書中,區塊鏈是以工作量證明鏈的形態體現。2014年,VitalikButerin在以太坊中引入“智能合約”概念,使得區塊鏈基礎逐漸向通用性應用平臺轉變。根據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定義,區塊鏈是一種基于計算機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技術的新型應用范式。

1.區塊鏈核心技術及發展現狀

區塊鏈支持去中心化認證并進行分布式記賬,實現行為及內容的不可抵賴性證明;同時,使用時間戳來確保區塊內容在時間上的可追溯性。其核心技術包括非對稱加密技術、散列算法、P2P網絡等,在多節點決策過程中使用共識機制算法來確定結果的有效性。在技術層面,目前,區塊鏈面臨著去中心化、高效、安全這一“不可能三角”的實際困境。因本文著重研究區塊鏈的應用層面,故對詳細技術細節不作深入闡述。在具體應用中,區塊鏈較為重要的技術特征與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分布式賬本。交易記賬由空間及物理分離的多節點共同完成,每個節點記錄的都是完整賬目,均可參與對交易合法性的監督,由傳統的“唯一或確定中心化”轉變為“動態多中心化”。

第二,非對稱加密及授權。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賬戶身份信息高度加密,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方可訪問,因此,能夠保證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當然,如有必要,交易信息也可以進行權限化管理。

第三,共識機制。結賬節點通過某種方式投票達成共識來確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通過該手段,既可以保證有效性,也可以作為防止篡改的驗證手段。

第四,智能合約。基于區塊鏈上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支持自動化地執行預先設定好的規則和條款。

相關負責人:漢口將結合區塊鏈等技術加快推進創新應用:漢口北加速轉型推動市場數字化創新,推進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持續開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工作,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以新貿易方式構建“現代供應鏈管理中心”。漢口北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未來的產業互聯網發展趨勢,結合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浪潮的出現,漢口北將加快推進創新應用,以新技術賦能產業發展。與此同時,積極探索新的B2B升級方案,搭建以區塊鏈等新技術為支撐的新一代智能交易平臺。(國際商報)[2020/7/15]

一般認為,目前,區塊鏈應用已經從區塊鏈1.0時代發展到了區塊鏈2.0時代,正在向區塊鏈3.0時代邁進。區塊鏈1.0主要代表是可編程貨幣,區塊鏈主要應用在貨幣轉移、支付系統等虛擬數字貨幣領域;區塊鏈2.0時代引入了“智能合約”概念,將區塊鏈應用拓展到股權、債權和產權的登記、轉讓,證券和金融合約的交易、執行,甚至和防偽等金融領域;區塊鏈3.0是在2.0基礎上進行更廣泛的拓展,使區塊鏈能滲入社會生活的更多方面。

2.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

《經濟學人》在《區塊鏈的承諾:信任機器》中提到,區塊鏈技術可創造信任,擁有改變社會合作模式以及商業合作模式的巨大影響力。

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認為,區塊鏈本質上是基于復合性技術、面向復雜經濟社會場景的綜合性方案,可重構商業形態和利益分配機制,提升經濟社會運轉效率,推動建立共享共贏的行業生態,更可激發全新的經濟業態,使整個社會治理體系和誠信體系獲得長足發展。在行業范圍內,區塊鏈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研究者們開展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特別是在金融領域。黃樂平等認為,區塊鏈有望成為金融行業下一代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且在跨境支付、交易后清算、資產證券化、電子票據、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初顯成效。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區塊鏈技術在“多方參與”“高頻重復”“交易鏈條長”“信任成本高”等場景中已產生顯著影響,但其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尚未得以充分顯現。

通證及通證經濟的研究及發展情況

1.通證及通證經濟的概念

通證及通證經濟曾經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從Token的概念來說,最初以“令牌”的概念被廣泛接受,是計算機領域中一個十分普遍的概念,作為用于承載登錄、驗證等的信息或者標識。在經濟學研究領域,Token也以“代幣”的概念出現。

通證經濟,曾經也稱為代幣經濟。在這個系統中,通過使用某些交換媒介用于購買各種商品、服務或特權。廣義上的通證經濟,實際上早在19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Kazdin&Pulaski于1977年描述了工業革命期間,英國的學生獲得的積分可以充當媒介兌換成書或玩具。代幣經濟里,可以嘗試通過正向激勵來引導新的行為模式。例如,將“代幣”作為獎勵手段。李晶認為,代幣可以兌換具體的權益,以通過具體的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來強化行為,再用持續的行為導向與行為強化來糾正一些偏差行為。

區塊鏈時代,通證及通證經濟這兩個概念逐漸形成了融合。智能合約引入后,出現了所謂“Token合約”,它包含了賬戶地址及其余額的映射,Token與貨幣的概念開始有所關聯。此后,Token的翻譯逐漸由計算機學科領域中的“令牌”轉向了“通證”。林永青認為,通證是存在于區塊鏈世界里的一種虛擬的數字憑證,是身份、權利、價值的載體,是關系的紐帶。吳桐提出,當前,Token的內涵已經擴大化,不再局限于令牌或者數字代幣,還是具有了使用權、收益權、投票權、參與權等多種屬性,因此,可定義為“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憑證”。有學者認為,區塊鏈時代的Token是集支付、流通、分配、權益于一身并可凝聚共識、共籌、共智的票證,可將其稱之為“共票”“鏈券”。李晶認為,“通證”一詞包含通行,和證明兩層含義,是以誠信為核心的“通行證”,是區塊鏈網絡中的數字資產。

但實際上,區塊鏈和通證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事物,通證不必依賴區塊鏈發行。從廣義上來說,積分、游戲幣、打折卡等,都可視為某種原始的通證,都是數字化的權益證明。但這些通證大多僅限在專屬平臺專用,并且只能依賴于發行方的信用,很難脫離發行方的中心化體系流通。

而區塊鏈支持價值在共識基礎上的自由化傳遞,通證可在不依賴第三方中介的前提下,實現權益的確權、分割、流通、定價、交易。區塊鏈的特性為通證經濟帶來了系統性的安全保證,通證是區塊鏈技術最具價值的應用,故當前,通證的概念與區塊鏈緊密關聯。

2.通證的分類

當前,通證在國際上沒有約定俗成的分類。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通證潛在的不同經濟功能,將通證分為支付類通證、應用類通證以及資產類通證。支付類通證類似加密數字貨幣,被用來作為金錢或價值轉移的支付手段;應用類通證以數字化的形式,用于基于區塊鏈技術為基礎架構開發的應用或服務;資產類通證代表資產,持有者可以向發行人索要債務或者股權,近似于股票、債券或衍生品。

動態 | 港交所考慮利用區塊鏈來促進滬深港通交易: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香港交易所尋求利用區塊鏈來促進北向交易。[2019/11/7]

國內,一般廣泛認可美國證監會的劃分,即分為功用通證和證券通證。功用通證,也被稱為應用通證或用戶通證,可被細分為兩類:產品或服務通證和獎勵通證。

產品或服務通證的發行活動某種程度上類似于產品或服務預售。一旦項目完成后,通證持有人可以使用自己的通證購買產品或服務。獎勵通證用于用戶在一定時期內維持自己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通過通證籌賞獲得回報。實用型通證的數量一般是固定的,且可以在交易所進行交易,因此,價值可能會增加,還可為用戶提供獲得公司產品服務或參與決策的權利。但目前,由于不受法規管制,存在加密貨幣騙局、網絡攻擊、洗錢等問題。

證券型通證通常以真實資產作為支持。證券型通證持有人可以獲得企業所有權或股份,可被用來支付紅利、收益、利息,或者通過投資其他通證為通證持有人帶來利益。證券型通證細分為兩類,即權益通證和資產通證。權益通證代表一種資產的所有權,使創業公司能夠通過發行通證來募集資金,例如,股本、基金、債券等;資產通證一般與不動產等實物資產相連,通過通證化的機制,支持投資者投資資產中份額。證券型通證建立起了傳統金融部門與區塊鏈之間的橋梁。雖然使用證券型通證進入金融市場的門檻相對較低,但其存在交易和市場限制。

3.通證及通證經濟的作用

從通證的功能特點看,其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便捷性,特別適合群體化運用,能夠有效提升組織中個人的行為能力。特別是在與區塊鏈結合之后,通證將具備支付流通、降低成本、權利證明、激勵和潤滑、社區紐帶維系等一系列功能。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可以支持社區成員平等地加入到通證經濟體系之中,推動社區的正向發展。

供應鏈作為一個多方參與協作、社區化運作、存在地位不平等、存在個體道德風險的組織,非常適合通證的運用。

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仍然沒能得到有效提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由于中小微企業存在資質、信譽相對較差,通過抵押擔保獲得銀行認可的難度較大,加上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先天不足,在貸款上一直處于不利地位。

供應鏈金融因具有與產業高度融合的特點,近年來一直呈蓬勃發展的態勢。供應鏈金融基于核心企業及整個產業鏈條的有序流通和協調運作,通過對產業鏈上企業的交易狀態進行綜合評價,針對單筆或者多筆交易提供融資服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企業的資信水平,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架起了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雙贏”的紐帶與橋梁。

然而,現實中供應鏈金融的開展,依然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實踐中很難真正實現“四流合一”,難以充分發揮其對普惠金融的支持與促進作用。例如,核心企業的強勢性和自私性、產業鏈條的輻射范圍、源頭供應商不穩定性和生產的無序性、鏈條中的信息化水平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特別是風險因素,都是阻礙供應鏈金融充分發展的核心問題。

供應鏈風險的理論溯源

根據海曼·P·明斯基提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理論,供應鏈業務模式因廣泛的需要金融服務的介入與支持,其必然會受到與金融本身風險相關因素的影響。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供應鏈的參與主體眾多,獲取信息能力也千差萬別,必然容易產生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情況,影響全局的合作與利益,給供應鏈帶來不穩定性風險。

博弈論可解決供應鏈管理中的庫存決策、產量價格博弈、多決策分析及供應鏈網絡的均衡等問題。供應鏈當中多主體之間必然存在博弈,但除了訂單之外,缺少更強的約束性因素;同時,企業本身也可能面臨多個供貨方或者采購方的生產銷售協調,必然會存在著求解最優解問題。實際上,供應鏈內外如果無法真正以博弈論的結果指導多方的競合,必然會給供應鏈本身帶來風險。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供應鏈金融生態是由供應鏈系統、金融系統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其他要素組成的復雜系統,故而也具備復雜系統所面臨的突現性、不穩性、非線性、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等特征。而從供應鏈生態角度看,供應鏈風險問題是系統性和可持續性觀念的體現。

供應鏈風險的類型

傳統中,往往以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待供應鏈。本文認為,化解供應鏈風險,其目標除了不造成金融機構虧損外,還應該包括提升供應鏈效能、提升中小企業抵御外部風險能力、實現良性循環等。故本文從表現入手,將供應鏈風險列為以下十類具體類型,旨在突出風險事件的表象,以闡述這些類型背后可能存在的誘因。

動態 | ConsenSys與國際可信區塊鏈應用協會合作:ConsenSys團隊發布推文稱,正在與歐盟委員會支持的、最近成立的國際可信區塊鏈應用協會(IATBA)合作。ConsenSys創始人Joseph Lubin在視頻中指出,IATBA旨在成為區塊鏈生態系統組織的一個平臺,以便這些組織合作使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更容易被主流受眾接受。[2019/2/28]

1.運營風險

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系統,企業環環相扣,互相依賴。各環節的有效整合管理是供應鏈金融業務正常運轉的基本前提。對于核心企業來說,其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但其下游經銷商和上游供應商的能力往往存在不足。因此,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的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經營管理出現問題,這種風險也就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融資的整體安全性。

2.財務風險

現實中,供應鏈主體一般為生產加工型企業。這類企業對資金需求較大,現金流要求比較穩定,往往也會存在除正規金融機構以外的其他隱性債務負擔。這種高杠桿、重債務的經營模式會加劇供應鏈風險的暴露。而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之下,大量的墊資和賒銷業務導致核心企業資金出現較大幅度的流出,不利于流動性的積累。一旦出現外部融資渠道受阻,供應鏈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進而對整個供應鏈造成沖擊。

3.效率風險

大型核心企業都具有比較成熟的對上下游的管理能力,也多進行供應鏈管理。但縱觀中小微企業,其較低的信息化水平,再加上生產的計劃性和預見性不強,會對整個供應鏈的效率產生較大影響。從金融角度來看,一般來說,供應鏈金融業務,特別是預付款融資和存貨融資這兩種融資模式,需要花費較高的人力成本進行貸前、貸中、貸后管理。例如,押品估值、押品核算等,都會消耗大量人力,且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不強。而這些問題將直接增加金融機構的人力成本及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4.市場風險

資產的品類和狀況會影響銀行回收的意愿,抵押資產的價值也會影響受信人償還貸款的意愿。當質押資產的價值比其信用風險低的時候,受信人的違約動機將會有所增加。由于市場價格的波動和匯率的變化,會造成質押物在某段時間的價格發生變化,從而造成質押物變現能力的改變,進而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

5.欺詐風險

供應鏈金融的基礎是真實的貿易背景。真實貿易引發真實的融資需求,進而產生可靠的債權債務關系。一旦交易背景不存在,發生有缺陷的所有權或者虛構的買賣,使銀行在沒有真實可靠的貿易背景的前提下盲目借款,必然會使銀行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下。貿易真實性風險主要是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由于供應鏈的復雜性,以及企業運營時空的割裂性,導致銀行難以進行穿透式、動態化、實時性管理,往往從中產生欺詐性風險。

6.信用風險

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信用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償債意愿以及償債能力,良好的資信狀況是供應鏈金融業務正常運轉的前提。相對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通常資信狀況較差,加之我國征信體系尚不健全,導致違約成本不高,易出現債務償還延緩或回收困難問題,供應鏈金融風險從而加大。但是作為中小企業,存在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技術力量不強大、人員頻繁變動等問題。特別在業務處理上,存在財務報表可信度不高、經營不規范等問題,加大了企業風險。

7.操作風險

供應鏈條一般較長,上下游企業融資涉及的主體眾多,業務流程復雜。小微供應鏈金融更是如此。一方面,金融機構業務人員存在操作風險。供應鏈金融業務對專業性要求很高,需要審核資料、核算抵押物、查詢應收賬款真實性以及貿易往來是否真實等,操作流程較多。而長鏈條信息傳遞容易失真,小微企業則會利用這一機會,在財務信息方面進行造假,美化財務報表;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中,電子訂單、存貨融資、倉單質押都需要物流企業的配合,因此,一旦物流企業工作人員出現操作失誤,導致貨物發生丟失,就會產生風險。此外,物流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失真或信息滯后,也會造成質押商品的監管風險。

8.履約風險

履約風險往往受到企業信用和道德水平的影響,也可能遇到不可抗力的影響或者原料采購、現金流等因素的影響。供應鏈金融既包含發貨后融資,也包含發貨前融資。對于發貨前融資,很容易發生賣家履約風險。假如賣家不履約,買家就可能拒付,貿易自償性也就不復存在,使得金融機構遭受損失,進而影響供應鏈的健康發展。

9.法律風險

動態 | 廈門自貿片區推出區塊鏈貿易金融綜合運用平臺:據澎湃消息,11月2日下午,全國首家運用于跨境供應鏈的區塊鏈貿易金融綜合運用平臺在廈門自貿片區正式上線,標志著廈門自貿片區在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中有了新的突破。廈門自貿委副主任林樹溪表示,自貿委將繼續開拓創新,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保稅區貨物轉手買賣等更多領域的運用,推動科技與金融的聯動發展。[2018/11/5]

目前,我國針對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法律很少。由于貨物流動性強,在鏈條的不同階段涉及到多個持有方,產生對貨物所有權爭議的可能性較大;另外,銀行對這些流動貨物是否能作為抵押物也存在爭議和不確定性。

10.挪用風險

部分中小企業借助供應鏈金融貸和普惠金融的優惠政策騙貸。騙貸行為可以發生在貸款時,也可能發生在正常貸款獲得后;企業可能會挪用資金從事生產之外的事情,例如,發放高管福利、進行金融投資等。這些行為不但不能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現金流,還會減弱企業日后的還貸能力。特別是監管之外的投資或借貸,會進一步放大風險。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供應鏈風險源于多種因素。這些因素和既有風險事件會形成惡性循環:一是中小微企業資金困難,急迫的需要貸款,催生了偽造交易背景騙貸等違法手段;二是核心企業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往往不愿意使用自身信用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增信或擔保;三是金融機構對于貸款的審核要求嚴格,門檻過高,導致大部分小微企業被排除在外。

三、區塊鏈對于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適應性分析

區塊鏈與供應鏈適應性研究綜述

僅從表面上看,區塊鏈的諸多特性就已經適應了供應鏈中的多種風險類型。業界普遍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提升供應鏈的管理效率,提升信息交互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而有效解決供應鏈所面臨的風險問題。許荻迪認為,區塊鏈能夠構建新型系統信任模式、構筑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提供新型經濟治理機制,這與供應鏈金融所具有的事件驅動、多主體協調、與各類信息技術結合等特點十分契合。陸岷峰、徐陽洋認為,區塊鏈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性,可以化解供應鏈信息不對稱風險,而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儲結構以及不可篡改,又可以防止小微企業供應鏈信息造假;另外,區塊鏈技術可追溯性以及智能合約,可以提高小微企業供應鏈業務效率,區塊鏈共識機制以及智能合約則可以降低供應鏈業務成本。陳莉等認為,供應鏈金融對區塊鏈技術具有兩個需求:一是解決潛在的資產和交易的完整性;二是滿足供應鏈貿易交易需求,更透明、更方便地監管資金和物流。SandraJohnson認為,上游供應商離最終消費品越遠,就越難獲得融資,而出于對競爭的考慮,有時零售商并不想披露他們的上游供應鏈,但上游卻又想向金融機構證明他們是穩定的,以此來獲得融資。所以區塊鏈與供應鏈結合可以解決一些帶有挑戰性的問題。

實踐中,各金融機構也在供應鏈融資方面開展了探索與實踐。例如,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聯合研發推出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并吸引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及多家城商行加入,支持福費廷交易與國內信用證。目前,該平臺累計交易額已近200億元。從社會輿論看,似乎也產生了一種區塊鏈是解決供應鏈金融的“終極方案”的看法。

然而,也有學者基于當前區塊鏈的發展程度和在實際產業中的現實情況,審慎地認為,區塊鏈技術在行業應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尚存在局限。溫信祥等認為,區塊鏈應用存在路徑依賴問題,智能合約的技術規則可能缺乏現實世界中所需的必要靈活性。鄒傳偉認為,當交易涉及區塊鏈鏈內和鏈外的資產或信息時,鏈內和鏈外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是一個突出問題;信用風險評估有很強主觀色彩,不可能基于算法共識來產生。沈亦文認為,區塊鏈技術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核心風控問題。例如,由于區塊鏈無法解決源頭數據的真實性,也無法解決欺詐問題、信用問題、履約問題,因此,沒有必要使用區塊鏈來進行價值傳遞。SidraMalik認為,目前的信用系統不適用于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系統,因為基于有限的觀察,缺乏顆粒性和自動性。這些觀點代表了區塊鏈運用在供應鏈領域中的辯證思考的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剖析產生觀點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社會因素看,當前,社會上對于區塊鏈宣傳存在一些不客觀、局部夸大的情況,有一種“為用而用”的傾向;

從應用角度來看,雖然區塊鏈代表了方向性,但當前,區塊鏈在供應鏈的管理和運用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實際障礙,很多條件和環境依然不具備;

從學術角度看,目前的研究對于導致供應鏈風險的相關因素,以及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內涵和外延沒有厘清。

百度度小滿金融區塊鏈負責人李豐:區塊鏈未來發展有三點困難:金色財經現場報道 百度度小滿金融區塊鏈負責人李豐表示,區塊鏈未來發展依然路遠行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業務認知不足、業務和技術結合困難以及效果的量化問題。因此2018年區塊鏈發展應當專注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隱私保護、跨連技術研究、智能合約等;第二個方面是應用落地,例如企業級的場景支持、線上線下的融合以及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繼續探索。[2018/6/15]

供應鏈風險問題的原因和約束性因素

本文認為,要徹底厘清區塊鏈對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適應性問題,首先應該梳理并分析供應鏈風險的誘發原因以及這些因素背后的約束性因素。這需要從系統的角度看待風險問題。一是造成風險的原因并非是表象性的,背后有各種限制性因素;二是風險不是單一的,不應該割裂的看待具體的風險類型;三是不光要關注整個供應鏈的風險,還要站在維護中小企業利益和幫助其成長的角度看待風險。

供應鏈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鏈內因素和企業因素。其中,環境風險主要包括外部經濟、金融環境、產業條件、市場波動等變化;鏈內風險主要是供應鏈因內在結構、流程或要素出現問題而導致的潛在金融風險;企業風險是指企業或融資需求方自身的潛在風險,包括負債情況、經營合規性、資金流情況等,也包括因信用、道德產生的風險。

根據表1,就區塊鏈與供應鏈的適應性而言,初步可以得出以下幾個判斷:

第一,影響供應鏈金融風險的因素很多。包括市場因素、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因素、產業本身的特點等。這些因素也是影響供應鏈風險的關鍵。而對于這些因素,人工干預的可能性小,解決的難度相對較大。

第二,欺詐與道德相關的因素仍然是導致產生供應鏈金融風險最重要因素之一,且具備人為干預、改進的可能。這些問題背后的制約因素,依然是數據的不公開不透明、“四流”難以真正合一。而區塊鏈技術十分契合這些場景。

第三,傳統意義上,由于貨物的流動性大,法律在所有權確認方面存在一定障礙;而區塊鏈可以幫助解決確權問題,有助于法律制度的創新與完善。

第四,單單依靠純粹的區塊鏈技術,并不能徹底解決欺詐的問題。供應鏈主要是面向制造業,無法脫離線下生產運輸銷售檢測等環節,單靠區塊鏈技術難以延伸觸達到這些環節之中。實際中很多場景需要允許適當的冗余性和靈活性,純粹依靠智能合約和數據一致性不一定適應實際情況。例如,因為不可抗力導致的延期發貨問題。區塊鏈鏈上數據的一致不代表鏈下操作的一致和客觀,存在著標準統一化、不可監管等問題。例如,無法徹底規避賣家發貨但發劣質貨的問題。區塊鏈技術本身無法約束賣家履約,例如,對于訂單項下的融資,如果賣家不履約,貿易自償性也就不復存在。

第五,使用區塊鏈實際解決數據、信息統一等問題時,依然存在著一定的現實難度,需要許多條件的支撐。例如,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取決于其相關基礎,生產經營數據、財務數據要上鏈,首先要解決信息化基礎設施問題,而就實踐經驗來看,這對小微企業,特別是作坊式的企業主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事情。此外,對于供應鏈來說,針對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經營模式,信息上鏈,需要解決數據采集、數據標準、數據驗證、數據審核等一系列問題。

第六,從現實來看,供應鏈在區塊鏈模式下的良好運作,離不開鏈上全體企業的積極配合和良性驅動,需要解決好企業意愿、激勵等問題,更需要保護好全體企業的利益,解決弱勢中小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問題。單純的區塊鏈技術缺乏這樣的內在機制。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供應鏈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風險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制約因素。就目前來看,無論是采用區塊鏈,還是其他可能更好的方案,涉及到企業自身、產業、市場等問題仍然是脫離于方案本身且需要解決的。

本文認為,從解決方法論和路徑上看,這些問題既不能割裂開來各個擊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以解決,而必須要有一個可立足的良好模式作為基礎,從解決大部分可解決的痛點問題入手,進而再著力去解決完善其他配套措施。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風險領域的概念和意義

造成觀點碰撞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對于區塊鏈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之處。區塊鏈到底是技術、基礎設施,還是模式、載體?是狹義的,還是廣義的?區塊鏈本身是靜止一成不變的,還是可以在應用中發展的?如果區塊鏈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是否還是區塊鏈?如果上述概念沒有厘清,不加前提,那么在討論時就會得出區塊鏈能夠解決或者不能夠解決供應鏈金融風險問題的片面結論。

前文提到,區塊鏈從狹義上來看首先是一種基于計算機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技術的新型應用范式。本文認為,區塊鏈是技術,更是一種技術集合體系,它的概念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

可以將區塊鏈與行業結合看作是一種應用模式,也是商業模式的載體;從更廣義來看,它還可以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技術結合,成為多種新技術融合應用的載體和基礎設施。它當然也是動態發展的。不能因為它缺乏一些特性、需要人工干預和配合、需要結合一些新的技術,就認為它不是區塊鏈。本文認為,區塊鏈無論從概念、從技術,還是應用模式上,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本文認為,當前,區塊鏈技術是解決供應鏈金融風險問題的一個可行的基礎。

從國家政策看,國家大力扶持區塊鏈的應用發展,投入大量資源支持該領域的研究,政府和監管部門積極配套相關資源并出臺措施扶持發展。特別是在任何一種方案尚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的前提下,針對供應鏈這一復雜的產業形態,如果僅僅依靠商業機構和市場自身的推動,想促進傳統商業模式的創新轉型是非常困難的。而區塊鏈方案的推動,則可以享受到國家的支持、監管的許可、市場的投入、政策的紅利,有助于實現模式的轉型升級與創新落地。

從技術特性看,首先,區塊鏈可以作為消除信息不對稱、數據難以貫穿追溯、難以確權和履行合約等風險因素的良好基礎和手段。其次,區塊鏈是一個數字化運作與交互、開放協同的平臺體系,有助于與云服務、物聯網、大數據等系統或者設施高效連接,彌補區塊鏈本身存在的短板。此外,供應鏈金融領域交互的信息并非是高頻全量的生產信息或者行為信息,其交易的并發程度相對不高,區塊鏈完全可以滿足信息交互的要求。

從功能性因素看,目前,全社會對于區塊鏈已經有了廣泛的認知。區塊鏈可以連接多個節點,可以為監管提供實時有效的監管手段,從而降低業務不合規敘做和資金不合規使用的風險。區塊鏈可方便地支持通證的發行與管理,可作為提升企業配合程度、正向激勵企業的有效措施;也可以作為供應鏈體系內的價值傳遞工具,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從功能性因素看,目前,全社會對于區塊鏈已經有了廣泛的認知。區塊鏈可以連接多個節點,可以為監管提供實時有效的監管手段,從而降低業務不合規敘做和資金不合規使用的風險。區塊鏈可方便地支持通證的發行與管理,可作為提升企業配合程度、正向激勵企業的有效措施;也可以作為供應鏈體系內的價值傳遞工具,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

從行業實踐看,目前,各家商業機構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已經有所探索,北京等城市已經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平臺。央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線一年以來,累計業務量超過900億元。市場上已經存在眾多供應商提供區塊鏈在供應鏈領域的解決方案。總體來看,區塊鏈的應用已經具備較為堅實的基礎。

四、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服務模式的原型

解決方案的原則

作為“數字經濟之父”的DonTapscott認為,誠信、分布式、價值激勵、安全性、隱私性、權利保留、包容性七項原則,將重新設計出值得信任的經濟和社會結構。

供應鏈在管理成本、運行效率、產品定價、成員的激勵、監管、配套服務等方面,都與供應鏈的風險息息相關。作為一個有效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區塊鏈不是強制性、約束性的工具,而是輔助性、引導性的基礎設施。其運用不僅僅要解決設計風險的直接因素,更需要考慮到整個供應鏈生態體系的健全與完善,目的是構建良性自循環的體系和正向反饋機制。這樣的體系才具有開放性、穩定性和吸引力。

在這個體系中,需要考慮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提升中小微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線上線下的融合體系;建立信用評價及激勵體系;提供有效率的金融工具;建立企業發展的服務生態;建立合規性約束機制;維護企業隱私和權利;建立動態開放的體系。

一個假設的原型

基于前文的論述與邏輯,在此提出一個假設的解決原型,旨在更加具體地描述一個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體系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具備的要素。

1.使用區塊鏈組織核心數據

建立信息上鏈規則和權限控制機制,使用區塊鏈組織供應鏈主要參與方,建立聯盟鏈與信任鏈,制定數據上鏈的范圍、維度、審核監督等標準和流程。區塊鏈根據參與方的類型、等級、意愿、關聯度等,區分不同的角色,承擔鏈條上的不同職能及信息開放程度。

2.提供云化的信息服務

提供面向中小微企業低成本的信息化服務和能力。通過云計算、部署分散小型化服務器等方式,向中小微企業提供云服務。該系統不儲存重要數據,只針對供應鏈內的必要信息向區塊鏈上鏈輸出,且需要提供權限訪問。為了避免數據偽造,上鏈過程中需要由關聯方進行二次確認,對資產上鏈的貿易背景進行審查,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式與數據庫歷史交易信息進行比對及分析檢核,以此降低欺詐與偽造數據的概率。

3.加強線上線下融合

建立打通線上線下、實物與物流及押品的監控管理體系。在生產、貨運、倉儲等階段引入5G和物聯網技術,加強線上線下信息的驗證與融合。云數據庫對接企業的實際進銷存數據,用于跟蹤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了解供銷配存的進展。可采用零知識證明的方式,不明文公開內容信息,僅供直接關聯企業訪問或者驗證,以此保護企業隱私,維持大型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與合理壟斷水平。

4.建立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體系

智能合約負責各類合同的自動執行,避免出現交付后下級經銷商壓款等情況。同時,智能合約需要滿足一定的靈活性,在算法上要隨時優化,提供便捷的確認、修改機制,便于適應不可控情況或進行合約調整。針對線下發貨等合約的執行,需要支持提醒、預警、物流信息錄入、跟蹤等功能。

5.建立鏈內信用體系

建立供應鏈內的激勵和懲罰機制,并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大家熟知的比特幣、以太坊采用PoW、PoS作為共識機制來建立其獎懲體系,供應區塊鏈中也可以引入相關共識機制,根據鏈條內各企業在區塊鏈中的歷史履約記錄、履約質量、運營效率等指標,建立量化的評價體系,并對應激勵體系和懲罰體系。

6.支持常規電子化融資工具

該方案支持可等分電子票據等常規融資工具在鏈內的傳遞。這將極大提高對系統尚未完全觸及企業的支持程度;在系統運行初期,還需要對接銀行現有供應鏈金融系統,支持對存量和傳統金融產品的跟蹤。

7.發行通證

初期通證僅在鏈內流通,支持供應鏈內部的結算業務,降低企業的支付成本、提升支付效率,還可參與供應鏈多方信用拆分與傳遞,并提供一定的融資功能。如需要進行鏈外流通,須通過兌換并經過合規性檢查。發行機制與上述第5條中的信用體系和相應的獎懲體系直接相關,可以引入包括杠桿率、兌換手續費、通證抵押等在內的措施,以此降低惡意試探系統的概率;同時,采用可溯源的通證,還可以有效控制資金挪用等風險事件的發生。

8.引入政府區塊

引入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必要的政商服務資源,提供供應鏈中各方所需要的行政資源和各類服務的支持;同時,也將監管科技納入其中,由監管部門加強對業務風險和合規運用的監控。

該方案試圖解決前文所述供應鏈風險的基礎性問題,通過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進而解決因企業自身能力不足導致的潛在風險。而對于市場性、行業性風險,則希望引入政府監管,從宏觀角度提供對供應鏈更精準的跟蹤和指導。

實踐中,該模式并不是要用區塊鏈解決供應鏈條存在的全部問題,也不能徹底解決風險問題的發生,仍然需要解決許多存在條件性、實踐性的問題。但本文認為,基于區塊鏈的模式,確實為供應鏈風險的管理提供了一個相對可靠的基礎。

五、建議及展望

法律問題

當前,我國的區塊鏈技術創新先行,但針對區塊鏈的法律研究及立法相對滯后。這導致一方面可能存在法律真空和盲點;另一方面,很多創新的業態又離不開法律法規的支持。2018年,國家網信辦發布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但客觀來說,區塊鏈的立法工作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體系化,且在具體領域內也不夠細化。在當前階段,本文呼吁,積極推動開展區塊鏈的立法工作,規范區塊鏈的創新。特別是在供應鏈領域,以法律為社會民生重點、痛點領域的區塊鏈創新保駕護航。

監管問題

隨著社會在區塊鏈領域的創新與實踐越來越深入,監管機構也在積極面對,探索嘗試使用監管“沙盒”制度。但總體而言,對區塊鏈的監管措施依然是局部性的,尚未形成整體化、系統化的監管體系。特別是區塊鏈項目,往往體現出一種復合的形態,涉及面較廣,通過單一的監管主體,無法界定其核心業務邊界。

另外,區塊鏈雖然本身支持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化,但由于其技術與資源依賴型的本質特征,實際中有可能存在技術壟斷導致的實際壟斷問題。基于此,必須依靠各監管主體的聯合協同,對區塊鏈業務進行穿透式監管,明確監管主體的責任。與此同時,也需要建立柔性監管體系,引入監管科技,在提升監管有效性的同時,提升效率,促進和支持合法合規的創新。

協同問題

當前,大部分區塊鏈項目是區域性的、非官方主導的。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國內會出現許多領域的聯盟鏈。對于某一具體領域,也可能會出現由不同利益主體、不同技術架構、不同商業模式所支撐的區域性“自治組織”。這給監管效率、多方協同帶來了挑戰。技術上,可能面臨不同鏈塊之間標準、交互機制的問題;商業上,存在不同鏈塊之間利益訴求是否一致的問題;監管上,存在著標準是否統一的問題;信息上,存在如何交互、分級和保持一致的問題。

對此,必須預見這些協同問題,從技術標準、行業規范、法律法規等角度入手,提前做好相關規范的準備。

人才及知識產權問題

根據《全球區塊鏈專利報告》,中國申請區塊鏈專利雖然位列世界第一,但國際性專利的數量落后于美國,而有效專利的授權數量更是大幅落后,與專利總數不成比例。區塊鏈對于供應鏈風險控制的重要性相對較高,但我國在區塊鏈的基礎技術能力,例如,代碼開發、專利使用等方面并不占優。對此,本文建議加大投入資源的力度,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對區塊鏈創新專利的扶持與推廣,爭取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上不落后于歐美,以避免受制于國外的技術壟斷。

Tags:區塊鏈TOKTOKETOKEN區塊鏈如何購買CITEX TokenROAD TokenVirtual Trade Token

萊特幣最新價格
昕雨論幣:比特幣行情分析與操作策略盤面即將迎來新一輪韭菜收割_SPORT:Tachyon Protocol

昨日午夜因美股暴跌,幣圈也因此受到影響而直線跳水,達到這幾天最低價9160位置,當天爆倉資金達到一億多美金,主爆多頭,因此很多幣友出現套單的情況.

1900/1/1 0:00:00
七月說幣: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姨太向東流_LASH:以太坊價格今日行情美元

前言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七月」,專注于BTC、以太坊等主流數字貨幣走勢預判和行情分析,注重實戰交易技巧,趨勢現貨布局,超短線合約交易,合理資金投資配比.

1900/1/1 0:00:00
雷凱:7.11比特幣走勢思路詳解_300:杭州女子花300萬買比特幣暴漲

一輩子很長,成長卻需要幾個瞬間,每一次搏擊風浪的透途,都是目標達成的征途,每一步彎路,都讓你離陽光更近,行情方寸之間,都是丈量過的世界,從算盤到鍵盤,都是通達八方的好生意,唯有不停的進步.

1900/1/1 0:00:00
談幣先鋒:7.11比特幣行情分析及操作建議_ION:vela幣活動

大行情,往往醞釀著大波動,利潤和風險是共存的,多數人看到了利潤帶來的刺激,卻大意風險帶來的傷害.

1900/1/1 0:00:00
以太坊昨天走勢中收帶下影線的小幅度陽線_以太坊:ETH

內容紀要: 以太坊昨天走勢中收帶下影線的小幅度陽線,這根K線代表小幅度存在的止跌信號。結合之前的平頂形態我們可以確定后期走勢為小幅度下跌大幅度震蕩走勢的.

1900/1/1 0:00:00
文森話幣:插針行情并未打破空頭格局 午夜比特幣行情分析附解套_比特幣:FNSP價格

周末比特幣再次回歸到小幅區間震蕩的局面,周末市場的平淡在我們的意料之中,震蕩行情的多空雙方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態下,沒有明顯的漲勢和跌勢的水平趨勢.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