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則新聞牽動虛擬貨幣相關人員的心,某知名財經類媒體爆出:“多名接近監管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央行《通知》下發后,公檢法機關正對虛擬幣交易所及挖礦等相關情況進行研究,探索定罪量刑的具體路徑,后續預計會適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消息一出,不少讀者私信詢問,此事真假,就報道中“知情人士”的描述和觀點,略評幾句,不作為大家下一步行動的參考意見。
1、使用“監管”一詞值得商榷。在我國虛擬貨幣的發行、運營和以此為業的交易等系違法(詳見2017年9.4公告)。對數字代幣行業并沒有gov.機關承擔其健康發展的監督、管理、引導責任(對比P2P,網貸當年有管理辦法和監管體系。)。9.24通知確屬十部委聯合發文,但其目的是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立足點還是保護經濟管理秩序和個人的財產安全。
肖颯:央行數字貨幣將深刻改變儲戶與銀行之間的法律關系: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發文《央行數字貨幣將重構傳統金融業?》,文中提到,我國金融體系中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各大銀行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與普及使用,將深刻改變儲戶與銀行之間的法律關系,從而重構金融實務。未來銀行業與儲戶之間的法律關系,民間借貸的證據問題,洗錢罪等罪名甚至會被束之高閣。(新浪財經)[2020/4/20]
2、出臺兩高司法解釋的主體,不包括機關。只有最高法和最高檢在本領域內有權限出臺司法解釋,報道中“公檢法機關”適時出司法解釋的說法,從主體上有問題。而司法解釋也不是個筐,是謹慎思量后方可給下級機關做指導的文件。這些年學界一直批評某些借司法解釋之名行“立法之實”的行為,呼吁司法解釋須恪守罪刑法定原則。
聲音 | 肖颯:法律態度非常堅決 發現在境內發幣立刻取締: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今日發表題為“區塊鏈項目,需注意哪些司法新動向?的”分析文章。文章表示,司法機關嚴陣以待,提前用相關法律知識武裝自己,以便更好地適應或許會出現的涉幣案件潮。反觀鏈圈,幾乎每一個區塊鏈項目方都有“發幣”的沖動,雖然我們理解“激勵機制”對項目自身的作用,然而,一旦發幣ICO,在我國現有法律框架下會被定性為“非法的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集資類犯罪或非法經營罪等。對于“境外發幣,境內無實質銷售”的行為,當下,司法機關采取的方式還是相對寬容的,基本不會主動“穿透式審判”,而是“等子彈再飛一會兒”。因此,類似的項目方暫時可以喘息,記住萬不要回國內進行“路演”等銷售活動,以免遭遇刑事風險。肖颯在文中還表示,目前,在內陸一些城市拿區塊鏈技術蒙騙投資者的不法活動有所抬頭,相信辦案機關不會坐視不管,傳說中的“剿匪”工作勢在必行,務必保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目前法律的態度非常堅決,發幣是非法公開融資,涉幣交易所不允許在境內存在,一旦發現立刻取締。同時,針對區塊鏈項目的備案,已經如火如荼進行中,但備案不是許可,并不能因此獲得“法律金鐘罩”,如果涉嫌違法犯罪,該處理的時候絕不會手軟。[2019/12/16]
3、我國刑法遵循“罪刑法定原則”,只有全國人大才能制定和修改刑法(讀者可查詢刑法修正案的發布機關),法院系統和檢察系統均無權創設“一種行為是否應被刑法處罰”即不可創設刑罰,更不能恣意擴大刑罰圈。兩高解釋刑法是可以的,但須遵守三個規制:(1)不得超出刑法用語可能的含義,即不得超出文字表達的射程;(2)不得損害國民的預測可能性;(3)嚴守罪刑法定原則。
聲音 | 律師肖颯:互聯網法院認可區塊鏈技術收集證據,應當制作電子送達憑證:律師肖颯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在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也就是說,互聯網法院對于“哈希值校驗”“區塊鏈存證”等技術手段取證是認可的。關于如何送達的問題,肖颯指出,完成有效送達的,互聯網法院應當制作電子送達憑證。這個憑證具有送達回證效力。我們相信,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可以讓電子送達憑證更“可信”。[2018/12/24]
4、除非前置法有修改,譬如《證券法》《商業銀行法》等修法,否則單憑924通知未能達到前置法的“法律位階”要求,多部委聯合發文也是部門規章層級,能反映出各部位機關的重視,但并未改變其文件的位階,無法認定某種行為構成刑法第225條非法經營罪意義上的違法。
聲音 | 律師肖颯:STO在我國無“法律豁免”: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關于防范以STO名義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提示》,律師肖颯指出,截止目前,由于各國國情和法律的不同,國際上對STO的監管態度不一,其中美國是“對STO謹慎包容,允許申請”,而我國是明確禁止。由于對于“證券”這個詞匯的理解和定義不同,中美兩國在對STO的態度大相徑庭.....美國法律里的證券是相對寬泛,既然STO發出的通證是一種廣義上的證券,總要給個監管的說法。同時,證券在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項下的解釋是“嚴格”的(并非所有對資產的等額分份都能被視為一種證券),而且我國具有一個典型的罪名:刑法第179條擅自發行股票、證券罪,這就說明我們的法律結構和管理方式不同。因為我國市場主體不經有關部門批準,不可自行發行證券,也沒有給予“法律豁免”。所以,在中國境內從事ICO或變相ICO都是違法行為,STO也不例外。[2018/12/4]
5、9.24通知中列舉了部依法嚴厲打擊的若干罪名和犯罪形態:非法經營罪、金融詐騙類犯罪、洗錢類犯罪、賭博類犯罪、非法集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就颯姐辦案經驗和觀察來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在前幾年發案率高,且沒收的虛擬幣成了燙手山芋很難在合法渠道出售變現;詐騙罪的占比較高,各地涉幣案件基本都有刑法第266條的身影;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的罪名較少,但有。洗錢類犯罪今明兩年會是重中之重,預計未來刑事立案會增加,颯姐認為售賣高額虛擬礦機、為國內高凈值人群進行虛擬幣配置等都有可能涉嫌洗錢類罪名,請從業人員不要頂風作案。至于非法經營罪,我的態度很明確,以現有法律為考察對象,法律和行政法規并未對虛擬貨幣經營和交易行為定性為非法,目前只有部門規章及以下級別的規范性文件認定上述行為違法。
刑法第225條非法經營罪所要求的“非法”,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令等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而不是部門規章等,因此,目前的結論是虛擬幣經營交易行為不宜按照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然而,倘若司法解釋將虛擬貨幣的經營行為和頻繁交易“解釋”進某一部法律之中,正如幾乎所有的P2P刑案,起訴書都會提到網貸平臺違反了《商業銀行法》......,雖然一些社會上新出現的事物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或者侵害了某種法益,不能為了達到社會防衛的目的,而搞類推解釋,讓本來就被詬病的“口袋罪”真的敞開大口,這與保護人們的行為預期相抵牾與刑法的基本原則相違背。刑法還是要謙抑,國之重器,不可輕動。目前采取取締、驅逐、定性違法和聯合執法及社會政策,通過綜合治理能夠逐步有效遏制虛擬貨幣的相關風險。
寫在最后
在相關文章和二次傳播的文章中,我們發現:記者朋友摘錄了本公號颯姐觀點。我們確實不了解記者朋友想突出的熱點和獨特角度,看到文章也不由一驚。我們并不是“接近監管的知情人士”,倘若真的有人參與相關立規和司法解釋內部征求意見,基本都會簽署嚴格的保密協議。
我們無意站隊,也擔憂普法文章被斷章取義。請不要拿颯姐團隊公號文章里的只言片語或部分內容當作最終分析結論(正如看病還是要找大夫,不能在科普文章里的病癥對號入座,自己開方抓藥),懇請記者老友和讀者們,如果您選用颯姐文章里的觀點或依據本公號觀點做自首等決策,請務必與我們核實和告知我們全局情況。
“刑法是善良人的大憲章,也是犯罪人的大憲章。”,執法者必須遵守“罪刑法定原則,“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緩和、松弛,必然導致司法權的擴大,從而危及人們的自由。”(引自張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場》2016)因此,對一個行業或其從業者“動用刑法”,務必如履薄冰,不通過非立法的方式擴大刑罰圈,給人們穩定的預期,用智慧和科技妥善化解風險。同時,這篇文章也寫給學者專家,如果您真的在參與相關解釋的研判,請仗義執言,不宜以非法經營罪評價虛擬貨幣經營行為,堅守罪刑法定的底線。如上。
肖颯lawyer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早8點
鏈捕手
Bress
PANews
財經法學
成都鏈安
Odaily星球日報
區塊律動BlockBeats
Tags:區塊鏈STO虛擬幣數字貨幣區塊鏈證據保全怎么操作視頻OursToken聚幣虛擬幣交易源碼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區別在哪
文/尹寧 出品/陀螺研究院 GDP位于全球第三的日本,近年來并不好過,卷土重來的新冠流行、難以抑制的債務危機以及日益加劇的老齡化現狀都將本土經濟推上了風口浪尖.
1900/1/1 0:00:00▌美FDIC下令五家加密交易平臺停止“虛假或誤導性陳述”金色財經報道,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周五發出信函.
1900/1/1 0:00:00本文摘要 本文首先從現實和數字世界兩個方面分析了身份的發展變化,梳理了賬號、身份、身體、靈魂的相互關系及認證手段,解釋了DID與SBT、Web3與DeSoc的涵義和相互關系.
1900/1/1 0:00:00來源:以太坊基金會官方博客以太坊正在轉向權益證明 (PoS)!這次過渡被稱為合并 (The Merge),必須首先在信標鏈上通過 Bellatrix 升級來激活.
1900/1/1 0:00:00頭條 ▌穩定幣總流通供應量超過1500億美元金色財經報道,根據CryptoRank數據顯示,市場上的穩定幣總流通供應量超過 1500 億美元.
1900/1/1 0:00:002022年,國內多地政府推動元宇宙產業前瞻性布局,并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無論是政府,還是商業機構,都極其看中元宇宙重構社交模式、搭建模擬場景、提供交互平臺,對行業變革和新經濟發展、推動實體經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