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巴比特,作者:孫副社長,TokenClub研究院分析師,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
保險行業是金融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由于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最為熟悉的垂直行業之一。一方面,人們需要通過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來為自己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也會通過商業保險,來滿足一些個性化的需求,比如財產損失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等財產保險,再如人壽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人身保險等。由于其廣泛的覆蓋面、外加較高的數字化程度,因此在區塊鏈領域,它是繼銀行業之后、被討論運用區塊鏈最多的行業。在本文當中,我們將就區塊鏈在商業保險的落地情況做一個分析與展望,來探索區塊鏈技術對于保險行業、甚至對于整個社會,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和作用。
圖:按照場景進行的保險行業分類
一、保險產業概述
由于保險的普惠性,在很多金融體系較為成熟的國家中,其已經成為國民們用來有效對沖個人風險的金融工具。目前,全球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人均5張保單的水平,而在中國,這一數據僅為0.5張,覆蓋率偏低。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過去幾年的高增長趨勢遭到斷崖式下跌,達到近年來新低,其2018年1-11月的全國原保險保費收入3.5萬億元,同比增長2.97%,相較于去年同期的18.16%,幾乎遭到腳斬。在這其中,人身險和壽險業務的相對下滑更為明顯,這兩項業務在2017年的原保費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0.04%和23.01%,然而在2018年1到-11月,這兩個業務的增長率分別變為以-0.5%,和-4.75%。
為何中國保險業在未達到主要經濟體平均水平的情況下,便已出現增速放緩跡象?按照銀保監會的說法,本次負增長乃是政策主動為之。也就是在險資于二級市場的活躍表現引發了社會輿論注意后,監管層所發起的“保險姓保,回歸保障”之擠泡沫行為。尤其是隨著保險行業監管體制改革持續推進、4月份的銀保監會合并掛牌,保險行業的監管力度更是加大并下沉,使得罰單與罰款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對保費的增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同時另一方面,保險行業的增速放緩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那就是隨著宏觀經濟下行所引發的市場被動萎縮,典型的表象就是作為財險重要組成部分的車險,在2018年由于汽車銷量下降出現了大幅下滑。需要指出,隨著金融業開放的提速,未來中國保險市場將會進入更多的外資巨頭,進而對國內的保險公司造成進一步的擠壓影響。從這幾點因素來看,2018年中國保險市場的增速放緩固然對險企的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更大的挑戰可能還在后面。
圖:2002年以來中國保險原保費收入增速,2018年為前11個月數據
Cholla CEO:比特幣是人類下一階段進步的關鍵支柱:金色財經報道,德克薩斯州石化勘探和投資公司Cholla Inc. 首席執行官Gideon Powell表示,比特幣是人類下一階段進步的一個關鍵支柱。Powell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還沒有詞語來準確的描述什么是去中心化數字無許可網絡,因此比特幣不僅僅是一種商品和貨幣,走向更加點對點的系統對于堅持整個社會的公平制衡至關重要,沒有其他創新可以真正協調所有獨特的激勵措施,比特幣是允許人們在未經任何人許可的情況下跨時間和空間協作的基石。[2023/7/29 16:05:13]
數據來源:保監會
在整體需求增速放緩、甚至由正轉負的狀況下,過去發展相對粗放的保險行業頓時遭遇了硬著陸,于是便有了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一系列關鍵指標大幅下挫的情形。如此一來,對于保險行業來說,如何通過提升企業管理和科技水平來開源節流,賦能行業,便成為了業內一個重要的關注點。其中在科技方面,此前只在銷售渠道流行的保險科技,開始逐漸滲透到保險行業的各個產業鏈當中,諸如產品創新、風險定價、場景開拓、核保理賠等多個環節。本篇報告所闡述的重點,就是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對保險行業主要產業鏈中環節的滲透。
具體來看,保險行業的運行原理不難理解,只是產業鏈相對來說比較獨特,大多數行業的上游與下游分屬于不同的利益主體,而保險行業則是同一個利益主體,準確的講,是處于不同時間階段的同一個利益主體——它的最大收入來自于保險用戶,而最大支出也是來自于保險用戶。或者說是那些在特定場景下、需要保險公司支付保費的用戶。這部分業務被稱作承保業務。從各國保險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公司僅憑這部分業務通常很難盈利,甚至還會虧損經營。在這樣的情況下,保險公司通常會利用用戶的保費來進行投資,這部分業務被稱為投資業務,也是保險公司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盡管保險行業的原理相對比較簡單,但也正因為如此,在實際的操作中會產生比較多的難點。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由于其所出售的風險對沖產品并非現實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固定資產,可以被輕易地評估與定價,因此那些在絕大部分行業中并不應該過于糾結的問題,比如出售什么樣的產品、產品如何定價、以及在產品的開發與運行中又需要付出什么樣的成本?在保險行業中全都成為了焦點與痛點。
具體來看保險產業鏈的運行過程。總體而言,保險公司與客戶進行交流的大致過程如下:保險公司通過直銷或是代理商向消費者推薦相應的產品,在買賣雙方達成一致后,保險公司或代理商將會獲得消費者的保費資金。隨后便將這筆錢進行資產管理,以進行增值保值,當用戶側觸發賠付條件時,抽調現金儲備對其進行賠付。在這一過程中,目前來看,可能影響保險覆蓋率的地方有以下幾處:
聲音 | 中科院院士鄭志明:區塊鏈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構建的相對成熟的可信評價系統: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志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區塊鏈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構建的相對成熟的可信評價系統,其核心是可提升各個維度的治理能力。從區塊鏈的興起來看,它的“風口”無疑自“比特幣”始。鄭志明將數字資產的喧囂歸為區塊鏈發展的1.0階段。他認為,2.0階段則以智能合約和局部應用為典型特征。鄭志明表示,有一些很重要的應用,但還遠不夠。實際上,區塊鏈技術應該慢慢滲透到大量人類經濟社會生活的整個產業、生態中,這便是3.0階段,或者叫做“可編程社會”。(新華網)[2019/12/3]
圖:保險行業產業鏈
1)產品設計存在缺陷,導致公司從理論上就很難獲得較高的利潤;
2)在銷售環節,中介的存在可能會加劇信息的不對稱情況,同時使得資金流動停滯,導致回款周期變長。
3)在進行賠付的過程中,與用戶的賠付金額不能有一個比較準確的評估,或導致公司蒙受損失,或導致客戶方面的不滿。
4)在進行賠付時,由于一系列原因,企業的流動成本過高,一方面在成本端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同時在收益端也導致用戶不能及時地收到保費,體驗較差,不利于用戶數量的增長。
嚴格來講,這幾個行業痛點的解決方案,雖然并不都與區塊鏈技術所指向的“壓縮信任成本”直接相關,但區塊鏈卻在這些方案的底層基礎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或者用另外一種表述方式來說:基于區塊鏈的數字化技術,對于解決保險行業的痛點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接下來的文章部分中,我們就將對這幾個環節的場景進行進一步的剖析、以及對區塊鏈在其中可能會起到的作用進行研究與展望。
二、產品設計環節
首先來看產品設計的問題。所謂保險產品的設計,就是指保險公司所出售的風險對沖產品的使用場景、價格、以及為之要付出的成本。由于風險對沖產品相對來說較為抽象,產品的各項指標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一定之規,因此從理論上講,保險公司的各類產品應該會呈現出較為多元化的感覺,根據設計師的不同,設計思路也因人而異。
然而在現實中,行業的實際情況是:本應各具特色的保險產品,卻出現了相當嚴重的同質化狀況,抄襲復制屢見不鮮,可替代性較強,在技術上幾乎沒有太多的競爭能力可言。雖然業內目前有近180家保險公司,但絕大部分的產品幾乎都沒有明顯區別,堪稱經濟社會產品同質化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即便是頭部大公司也不能免俗。這樣一來,保險公司及其中介代理便只能通過營銷進行發力,由此我們就在現實中看到了很多保險銷售員因用力過猛而不慎走形的各種事件,而諸如“一人賣保險,全家都丟臉”的說法也是由此而來。坊間一個段子就是,三個不同的人選擇了三種不同的保險公司產品,而他們考慮的因素則是——自己的親戚、熟人、以及剛剛一個認識的小伙子分別是這三家保險公司的雇員。選購產品的指標邊緣至此,保險產品的同質化從中可見一斑。
聲音 | 余弦:人類不總是需要“高科技”,比特幣等工具可以永存:慢霧科技聯合創始人余弦發布微博稱,人類不總是需要“高科技”,有些工具可以永存,比如剪刀和比特幣。[2019/7/8]
為何保險行業的產品同質化夸張至此?原因頗多。從主觀態度上講,很多保險公司不愿意投入大量資金對產品進行創新與迭代,只追求短期利潤,而忽視了長期效應。而從客觀因素上講,部分保險公司的精算能力不強,難以設計出較好的產品模型。而除此之外,保險產品的設計還有一個公認的痛點:那就是產品的設計者們缺乏相關的數據積累,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終只能從友商那里進行“借鑒”。
眾所周知,目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程度與從前相比已經大大提高,但行為數據總體來說還較為匱乏,其數量與精度都難以滿足保險產品設計的需要。而即便是在特定的垂直領域有滿足條件的數據,這些資料很多也是掌握在特定的公司手中,而很難為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師利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時相互參考,尤其是剛剛入行、積累較少的小公司“借鑒”資源相對豐富的大公司,也是一種比較正常的思維。
然而問題在于,雖然部分保險公司的產品在行業內推出產品的時機比較早,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產品就是更前沿與更科學的,簡單的說:各公司在互相“借鑒”產品的時候,他們可能借鑒了較為合理的模型,但也可能借鑒到了設計不夠合理的模型,前者倒還好說,如果是后者,則有可能會使得公司蒙受一定的損失,對于很多尚未積累起足夠資本與聲望的新險企來說,如若損失到達一定程度,能否有足夠的能力承受還是一個未知數。可以說是“借鑒有風險,搬運需謹慎”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打通目前各機構所存在的數據孤島現象、讓保險產品的設計師能夠獲得用戶的行為數據,對于保險產品的設計來說就顯得極為重要。具體的方法是:利用區塊鏈存儲用戶數據,使得客戶信息獨立于承保人存在,而數據也能夠通過客戶的公共密鑰讓第三方獲得。如此一來,這些完善的行為記錄便可以用來幫助強化風險測評、核保核賠等工作。
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區塊鏈雖然是加密技術的結晶產品,但它本身卻并不具備保密信息的功能。在公有鏈中,數據上鏈的方式主要是以資產交易備注信息的方式存在,而資產交易的信息又是公開透明的,如此一來,作為關鍵信息的交易備注,其內容也是對外開放的。也就是說,公有鏈上的信息其實并沒有隱私性可言,至多是很難讓別人將這些公開的信息對應到現實中的個體而已。由此來看,這種通過掌握個人數據信息密鑰、進而實現大數據安全共享的應用,在目前的狀況下由于技術的掣肘還很難實現,可能需要聯盟鏈進一步發展之后,再配合其他的加密技術使用,才有落地的可能。
三、產品銷售環節
聲音 | 張文君: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更加密切了網絡空間與人類社會的關系:7月4日,光明日報刊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君的文章《認清新時代網絡空間治理核心要義》。文章指出,以5G、物聯網、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迅猛發展,更加密切了網絡空間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現實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逐漸向網絡空間“轉移”。但是,網絡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如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網絡犯罪、網絡、網絡謠言等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2019/7/4]
在看完了保險行業整體的架構設計之后,再來具體關注一下它的收益情況。正如上一部分中所提到的,由于目前的保險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而且短期內也很難通過基于加密技術的“大數據共享”來實現差異化,因此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通過營銷手段來盡可能多的銷售產品,就變成了增加利潤的一個重要手段。一般來說,目前的保險公司有兩種產品銷售的方式,一種是“產銷一體”、而另外一種則是“產銷分離”。
具體來看這兩種方式。顧名思義,所謂的“產銷一體”,即是保險公司自己組建營銷團隊進行直銷;而另外一種“產銷分離”方式,則是保險公司把銷售業務外包給專業的代理中介機構,而自己則專注于產品開發、費率厘定、風險管理等環節。與傳統的“產銷一體”相比,“產銷分離”通過分工協作,不僅實現了保險經營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有助于獲得更多的客戶,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利潤。在一些發達國家,像保險經紀人這樣的利益主體早已取代保險公司本身,成為了保險銷售的主要渠道。目前中國也出現了一些類似的機構,如包括支付寶,京東在內的電商巨頭近年來紛紛開始聯合保險公司開起“保險超市”,但總體來看,“產銷分離”模式目前在中國保險營銷市場并不是主流。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歸因于以下兩個因素:
一是對于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來說,保險中介市場尚不成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達到2500多家,整體力量還很薄弱,擁有的資產規模、所占的市場份額相對比較有限,市場經營秩序并不規范,尤其是因為保險中介和保險公司雙方合作關系不夠穩定,缺乏長期規劃,因此部分保險中介往往會只關注眼前的利潤,為了貪圖保單數量,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來雙向牟利,譬如對投保人夸大保險產品的實效,或是對保險公司隱瞞投保人的潛在風險,結果時常導致投保人與保險公司都難以獲得自己預期的效益,在背離了產銷分離初衷的同時,也降低了保險買賣兩端對于中介的信任程度,使得保險營銷體制改革陷入困境。
二是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保險中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客戶資金的流動,帶來了一定的成本。雖然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銷售保險是保險行業重要的銷售渠道,尤其是目前已經出現了一批比較成熟與專業的經紀公司,可以為保險公司帶來更多的訂單,但其代理的服務成本也相對較高,有些時候甚至可能比公司自行組建營銷團隊都要貴。同時因為雙方的合作很多時候缺乏具體過程的詳細操作規則,規范程度不高,使得有時工作渠道費用無法及時結算,進而導致保險公司資金緊張,引發雙方的利益矛盾。
聲音 | Vlad Zamfir:以太坊明顯缺乏有效控制和人類參與:據newsbtc報道,以太坊基金會首席研究員Vlad Zamfir認為,以太坊明顯缺乏有效控制和人類參與,以及存在遵守Szabo定律的傾向。Zamfir反對Szabo規定的協議改進或改變技術維護的想法。他認為,“代碼即法律”(Code is Law)的看法是用詞不當,是“過于徹底的反法律,以至于不適合作為合理加密合法制度的一部分”。因此,他仍然反對區塊鏈所代表的自治。[2019/3/21]
可以說,如果能夠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保險中介、乃至整個保險銷售環節的痛點就解決了一大半。從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來看,解決這兩個痛點并非難題,具體方案如下:
首先來看第一個行業痛點,它涉及到的主要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區塊鏈的作用又恰恰是經過多環節的傳遞而不產生信息的精度損失,因此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的情況下,通過數據上鏈來解決中介信息傳遞失真的問題。只是這個原理雖然比較容易解釋,但具體的貫徹落實相對來說卻比較困難,比如說投保者具體信息的上鏈,這項工作的主動權并不掌握在保險公司手中,而是民政乃至等居民信息管理部門,對于這些部門來說,他們是否愿意把投保者信息公布出來尚且未知,至于信息上鏈這項龐大的工程就更是比較遙遠了。
其次來看第二個行業痛點,它所指向的是資金流動不暢的問題,一般來說,B端機構的資金流動往往會因為兩種因素而出現遲滯:在主觀方面,機構進行轉賬的時間可能并不及時;而在客觀方面,對公賬戶之間在銀行的轉賬清算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保險中介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資金停滯主要是由于主觀方面,對此,保險中介與保險公司之間可以在約定好自己的清算時間后,據此設置一個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使得雙方就都能夠充分利用到沉淀資金的同時,又不會影響到合作伙伴的正常經營狀況。
根據上面的兩點分析不難發現,在保險產品的銷售環節,區塊鏈技術盡管不能面面俱到,但仍然能夠解決相當一部分的行業痛點。然而我們也要注意到:作為去中心化區塊鏈的主要競爭對手,目前有很多公信力較高的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進軍保險經紀與代理行業。雖然從從業經歷上來看,這些科技巨頭未必強于行業內原來的機構,但是跟原有的小機構相比,這些科技巨頭背負著較高的聲譽成本,簡而言之,就是一旦這些品牌中介出現丑聞,相關的負面影響很可能會波及到母公司,對整個集團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有理由認為,這些保險中介的后起之秀會比原有的利益主體做事風格更為規范,嚴格來說,這些中心化公司的可信能力并不如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但對于大部分的投保用戶而言,相比于較為陌生的區塊鏈技術,他們還是更愿意相信比較熟悉的科技大公司。更何況中心化機構的效率也會比去中心化的機構更高。
表:保險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兩個風險
從這點來看,如果說區塊鏈能夠為保險中介機構加分,更多的也是在雙方擁有同等公信力水平的基礎之上。比如對于阿里和騰訊來說,如果其中一家在保險中介業務中采用了區塊鏈技術,那無疑要比另一家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但若是阿里和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那么就算小公司采用了區塊鏈技術,恐怕也難以和阿里這樣的大企業所競爭。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雖然可以為保險中介行業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但在這個行業現有的商業環境下,它所起到的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作用、而非雪中送炭。
四、產品賠付環節
理賠環節是目前保險行業存在的最大痛點,也是保險覆蓋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眾理財顧問》雜志2016年開展的調查活動顯示,有49.3%的消費者認為,“購買容易理賠難”是自己在購買保險產品過程中最擔心的因素,對投保人來說,由于覺得自己所購買的保險很難通過理賠來覆蓋此前所投入的成本,因此很多人對于保險產品都敬而遠之。而對保險公司來說,雖然他們短期內通過壓低賠付率可以削減公司的支出,但從長遠上看,這種“理賠不利索”的行為也使得他們失去了不少潛在的投保客戶。最終呈現出雙輸的局面。可以說,如果想要解決保險行業覆蓋率不高、人均保單較低的情況,改善保險產品的賠付環節,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一個門檻。具體來看,中國保險行業的理賠痛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騙保行為的存在,使得保險公司可能會有一些無必要的支出。由于保險索賠文件在從被保險人轉到保險公司的過程中,經常會涉及較多的部門、并導致部分可靠信息的缺失,因此有可能為騙保及其他行為營造了可乘之機。麥肯錫此前的報告顯示,在所有的索賠事件中,有5%-10%是欺詐事件,而且這一情況在索賠過程中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二是理賠過程的調查成本過高。隨著騙保行為日漸頻繁,很多保險公司對于投保人的不信任感也逐漸加深,可以說雙方先入為主地就存在著較高的信任成本。為了避免在保費支出上花冤枉錢,現在的保險公司在保費發放前,都要花費較高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進行調查,其手續比較繁瑣、涉及部門眾多、調查取證時間長,在給用戶帶來了不便的同時,也延長了保費的發放周期。
三是理賠工作的處理流程情況繁雜。目前,保險公司理賠的處理通常是由多個部門各自獨立負責、且采用手工操作,彼此之間的數據流量很大,在進行賠付的過程中需要對復雜的多個條目進行核對,這種較為傳統的操作模式,往往會耗費保險公司較大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在導致索賠進程緩慢復雜的同時、也容易帶來大量的主觀決策失誤,譬如對某些特殊保險標的物的價值評估不夠準確,讓投保人所拿到的保費非但不夠及時、而且數量較少,在極端的情況下,用戶甚至可能根本就拿不到保費。譬如在大病保險中,同一個疾病,僅僅因為醫生在病例上寫的名字與保險合同中的名字不同,就可能導致保險公司的拒賠。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保險公司目前理賠流程過長的反饋周期、以及并不準確的保費發放,很大一個原因是來自于人與人交互的固有缺陷,只要理賠過程的調查、保費金額的評估、以及保費最終的流轉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人工來完成,那幾乎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上面的這些問題,只有把這些“人-人交互”的過程升級為更為高效和準確的“人-機交互”、甚至是“機-機交互”,才有可能會有效削減在理賠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無謂成本,而如果想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要讓相應的計算機程序在基于區塊鏈營造出的可信環境中運行。具體來說,區塊鏈可以在保險環節中的以下兩個場景中起到作用:
一是對于騙保行為,通過建立跨行業、跨地域的區塊鏈聯盟,比如進行醫院、交通管理部門、部門等公信力部門的區塊鏈合作,通過數據與資料共享,快速掌握投保人的關鍵信息,進而提高驗證騙保的效率。
二是對于理賠調查成本過高的問題,可以通過上述的區塊鏈聯盟、以及將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相結合,進而在投保人觸發索賠條件時,就可以自動將投保人的相關信息傳遞到保險公司處,在相關公信部門與物聯網信息的驗證下,進而確定投保人確實符合索賠的相關條件,免去保險公司進行調查的諸多成本。
三是對于理賠工作處理流程復雜的問題,目前,保險公司在進行保險賠付時,需要經過一套規定的理賠流程,在以往的賠付過程中,這套流程因為缺乏靈活性而飽受投保人所詬病。而在區塊鏈切入之后,保險公司恰恰可以利用這套流程并不靈活的特點,將其搬運到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上,從而可以自動完成一系列的工作,諸如通知各保險方、處理保費和傭金支付等。從而有效縮減索賠過程中的一系列成本。
從理論上講,在上述的一系列改造完成之后,保險公司與投保人之間可以由傳統的、反饋周期漫長、雙方體驗較差的“人-人交互”,提升為反饋周期較短,且雙方體驗良好的“人-機半自動交互”,比如說在健康險中,被保險人將自己的體檢報告、病例、醫院繳費收據等各種材料的照片或文件提交到保險公司提供的線上渠道,保險公司通過AI識別等技術進行鑒別驗證后自動釋放賠付款,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人-機交互”場景,其效率相比于傳統的“人-人交互”有了大幅的提高。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下,保險公司與投保人之間甚至還可以基于區塊鏈、實現全自動的“機-機交互”,譬如在車險的場景中,如果參保的汽車發生了事故,相關的設備能夠自動檢測并記錄汽車運行的數據、并向保險公司提交,而保險公司則根據損壞的程度,進行自動理賠付款,全程無需人工干預,將保險公司的賠付成本和投保人的理賠成本降低到極低的水平。
然而,從實際的情況看來,這種順暢的賠付體驗的實現,實現起來并不容易,一方面,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它需要將自己原有的工作流程都設置為智能合約、實現數字化后,搬運到區塊鏈上,才能實現保險賠付業務的半自動“人-機交互”,對于大型的保險公司來說,這可能是一項比較繁重的改造升級任務。而另一方面,對于投保人來說,只有當現實社會的諸多行業都實現了數字化,并采用了區塊鏈技術之后,其才能跟保險公司的區塊鏈成功對接,最終實現相關業務的全自動“機-機交互”。由此我們不難推斷,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實現“人-機交互”的理賠過程很難,可能需要對內部進行一個大規模的改造;而實現“機-機交互”的理賠過程則更難,因為外部行業改造的主動權不在保險公司自己手里。但如果上述場景一旦實現,那對于整個保險行業、乃至于整個經濟社會來說,都會是對效率的極大提升。就像互聯網技術之于春運購票一樣。
五、總結
保險行業在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的過程中,面臨的掣肘因素比較多。比如說在產品設計環節,它需要利用區塊鏈的隱私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而在產品銷售的時候,又面臨著中心化大公司的競爭,這兩點都是區塊鏈技術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保險領域,區塊鏈最先應該是在利用智能合約技術的理賠環節落地,而目前世界諸多保險公司的區塊鏈試點項目也印證了這種觀點。而在理賠環節中,保險公司握有區塊鏈改造主動權的“主動觸發、自動賠付”將會較早落地,至于主動權掌握在外部的“自動觸發、自動賠付”,可能會稍遲一些。盡管對于保險公司和其他行業來說,這個過程很難在短期內一蹴而就,但一旦落地的話,對于整個保險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福利體系,都會帶來非常明顯的正面效應。
近期,EOS超級節點競爭激烈。如果對“EOS是什么、21個主節點是什么、參選條件和利益是什么”等基礎概念感興趣,請戳這里,在此不贅述.
1900/1/1 0:00:00整體行情: 昨日行情繼續下殺破新低,最低7650,延續3.8日的放量動能,整體趨勢依舊維持看空觀點,比較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昨日最低7650恰好是本輪行情起漲區間的震蕩上沿.
1900/1/1 0:00:00谷歌終于要對區塊鏈這塊蛋糕動手了!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谷歌緊跟Facebook的腳步,宣布禁止發布任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廣告,ICO、虛擬貨幣錢包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全部被“禁言”! 沒想到.
1900/1/1 0:00:00關于數字貨幣合約交易,有人說它是一種工具,有人說它就是一個玩大小的場所。在理性者看來,可以利用合約做量化,可以對沖交易風險;激進者則高呼“贏了會所,輸了下海”.
1900/1/1 0:00:00QTech技術沙龍由趣鏈科技發起,專注于區塊鏈領域的技術探討、熱點解讀以及行業交流。每期沙龍由若干場主題分享與一場OpenSpace自由討論環節組成,通過邀請區塊鏈行業專家分享優質內容,促進區塊.
1900/1/1 0:00:00無大年初二,疫情仍然持續發展,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每天看著各種訊息也是十分憂心,希望大家照顧好自己及家人,不要過于恐慌,安心看文章做單就好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