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貨幣的認識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演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沖擊了現有的貨幣體系,舊有的理論已經很難解釋新的貨幣現象,本文重新討論分析了貨幣的本質問題,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一種“共識”,該理論共包含三個核心論點:貨幣競爭:貨幣的發展史其實也是貨幣的競爭史,最終舊貨幣敗給了新貨幣,私人貨幣敗給了法定貨幣,而主權貨幣之間的競爭導致一些國家或區域的貨幣成為世界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種共識:貨幣信用的背后是對貨幣的信心,而信心來源于人們對該貨幣達成了一種“共識”:人們都認可并接受這種貨幣,從而保證了自己手中的貨幣不會成為一堆廢紙,并可以進行交易。從俄國十月革命以及二戰后德國的香煙貨幣討論可以發現,以政府信用擔保的貨幣只能加強共識,并不能創立共識,對貨幣達成的共識來源于歷史習俗、生產勞動、自然環境、生活經驗、技術進步、特定事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貨幣之間的競爭是貨幣的舊有共識被新共識所取代,從而完成了新舊貨幣的更替;貨幣的共識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由一種抽象或具體的符號所形成的價值單位,比如電腦上的一串字符、實物商品等;二是存在一個賬本體系,這套賬本不僅僅可以用來記賬,而且可以將自己賬戶上的資產或負債轉移到第三方賬戶,即這套賬本可以用來進行清結算。區塊鏈技術正好能提供這兩個基本要素,因此能運用區塊鏈技術產生數字貨幣。比特幣在通向貨幣之路時存在一個最大的難題即哈耶克難題:由于天生的缺陷,比特幣想成為受主流市場認可的貨幣,必須要有更高的收益,而這種高收益背后卻是更大的波動性,而貨幣具有價值尺度的特征卻排斥這種高波動性。風險提示:數字貨幣具有高風險性,區塊鏈技術處于發展早期尚不成熟,政策監管態度不明。正文
1.導論
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就一直伴隨著是否有貨幣屬性的爭議,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曾下發文件把比特幣定義為一種虛擬商品,但隨著2017年以來比特幣價格的突飛猛進和泡沫的迅速破滅,這一問題又重新火熱起來。在貨幣越來越走向虛擬化的今天,研究者在分析加密數字貨幣時往往忽略兩個問題:一是如果僅僅從傳統貨幣理論的角度進行研究,那么在分析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正如在金本位時代的人們無法想象當前如此眾多的貨幣政策工具;二是必須重新探討“貨幣的本質是什么”,從最早的“貨幣金屬論”到“一般等價物”再到現階段的“流動性”、“信用”,人們對貨幣本質的討論一直跟隨著時代在變化,拋開貨幣的本質問題而談加密數字貨幣的性質只是空中樓閣。在市場經濟中,貨幣隨處可見,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在幾個世紀前,黃金和白銀被當作貨幣時,人們普遍認為貨幣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所謂“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實際上最早追溯至上古時期,每一種貨幣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某種商品聯系在一起,比如我國古代充當貨幣的貝殼、布帛等,之后由金屬商品取代了自然商品充當貨幣。然而在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關閉黃金窗口,即終止把境外美元按照每盎司35美元的固定價格兌換成黃金開始,貨幣就與實物商品脫鉤了——純粹的紙幣實際上一文不值;而在最近的二十年以來,貨幣越來越數字化了,貨幣逐漸成為了一種記賬貨幣——一串只存在于電腦與手機屏幕中的數字。因此貨幣好像不僅僅是由一種“特殊的商品”來充當的一般等價物,也有經濟學家把貨幣理解成是市場交易的媒介,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主要是用來協助交易的,并據此推出貨幣的發展和演變過程: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金銀→鑄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數字貨幣。然而這種理解僅僅是從貨幣的功能出發,對貨幣進行了表面上的描述,卻無法解釋一些基本問題:人們為什么要接受中央銀行發行的白紙作為交易的償付工具,而不是某個人發行的白紙?
比特幣基金會主席Pierce:不能對未經測試的資產抱有太多信心:5月20日消息,美國非營利性組織比特幣基金會主席Pierce表示,不能對未經測試的資產抱有太多信心。(金十)[2022/5/20 3:29:31]
在《貨幣的禍害》一書中,弗里德曼介紹了雅浦島石幣,雅浦島上的貨幣是一些幾千斤重的石輪,稱為費幣,當遇到交易時,居民并不需要將這些笨重的石幣搬來搬去,而是在上作標記表示所有權已經易手,而石幣仍然躺在原先擁有者的家里。而《貨幣野史》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由此認為:貨幣其實是一套由信用賬目和清算體系所構成的機制,而所謂的黃金、紙幣等只不過用來進行交易和記賬的表征。
因此,貨幣是一種信用機制,一種可以實現商品交換的保證或信用,而不是貨幣材料本身。考察整個貨幣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在早期的實物貨幣形態中,由于貨幣本身就具有價值,可以由貨幣“予以承保”,這可以說是貨幣本身的信用使得人們愿意接受實物商品作為貨幣用于支付;而到了紙幣時代,貨幣由政府統一發行,而其根本的經濟基礎是政府稅收和支出。貨幣的信用為政府的公信力,“法定貨幣”意味著政府將接受紙幣償還債務和繳納稅款,然而為什么在私人之間進行商品和服務交易時仍然會接受這些紙幣呢?弗里德曼認為這是因為人們相信其他人也會接受這些紙幣,這些紙幣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人們認為他們一定有價值,這就是著名的仙子效應。那么人們為什么認為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具有價值呢?這種觀念是憑空產生的嗎?顯然不是。那么是來源于政府信用的保障嗎?如果是的話,那么本國民眾在交易時為什么只接受人民幣,而幾乎不接受越南盾或者墨西哥比索?盡管這些貨幣的政府信譽情況依然良好。是政府強制使用本國貨幣的禁令導致的嗎?那為什么本國的一些交易會私下接受美元或歐元?如果我們再深入下去,會發現貨幣本質是一種“共識”。實際上,貨幣信用的背后是對貨幣的信心,而信心來源于人們對該貨幣達成了一種“共識”:人們都認可并接受這種貨幣,從而保證了自己手中的貨幣不會成為一堆廢紙,并可以進行交易。本國居民之所以愿意使用本國貨幣以及少許的美元、歐元等是因為人們對此都達成了“共識”——在交易時都認可并且接受這種貨幣,而不使用一些小國的貨幣是因為人們對此并未達成“共識”,導致在使用時會遇到不接受等障礙,因此,正是“共識”給予人們信心來使用這些貨幣。從雅浦島石幣,以及弗里德曼、馬汀等人的觀點看,我們認為貨幣的共識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由一種抽象或具體的符號所形成的價值單位,比如電腦上的一串字符、實物商品等;二是存在一個賬本體系,這套賬本不僅僅可以用來記賬,而且可以將自己賬戶上的資產或負債轉移到第三方賬戶,即這套賬本可以用來進行清結算。一套貨幣系統能正常運行,必須就這兩個基本要素達成共識。正如沃爾特·白芝浩在《LombardStreet》一文中所言,“信用是可以增強的力量,但卻不能被創立”,從整個貨幣發展史來看,對貨幣達成的共識來源于歷史習俗、生產勞動、自然環境、生活經驗、技術進步、特定事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從實物貨幣、金屬貨幣再到信用貨幣,隨著使用某種物品作為貨幣習慣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某種事物是貨幣、具有多少價值、記賬以及清結算方式”等具有貨幣內容的共識觀點,從而完成了新舊貨幣的更替。由于長久以來一直是政府壟斷發行貨幣,使人們產生了發行貨幣是政府特權的印象。實際上,以政府信用擔保的貨幣只是加強共識,并不能創立共識,貨幣的更換被替代只是共識的變化過程——舊的共識逐漸被新的共識所取代,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而不是憑空創造一個新共識。弗里德曼曾在《貨幣的禍害》一書中介紹了幾個案例,我們依然可以拿來證明上述結論。第一個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政府發行了新貨幣,但直到1924年,即蘇維埃政府成立的七年后,市場上仍然存在沙皇時代的紙盧布。這是因為一些人還心存幻想,認為沙皇會卷土重來,因此,這些沙皇盧布依然被認可為替代貨幣。
Luno交易所CEO:高盛不建議購買比特幣是因為他們不出售它:在星期三舉行的電話會議上,高盛的高層管理人員不認為比特幣是資產,也不建議客戶購買比特幣。Luno交易所首席執行官Marcus Swanepoel對此表示,銀行業巨鱷不建議購買他們不出售的產品。他認為,一旦高盛可以開始出售比特幣,情況將發生根本變化。(U.Today)[2020/5/28]
另外一個案例是在二戰后德國的情況。當時在1950年德國馬克紙幣再次成為統一的流通媒介,弗里德曼作為主管馬歇爾計劃的政府顧問前往德國,但弗里德曼在一個加油站加油時身上恰巧沒有帶德國馬克,但幫他加油的德國婦女卻愿意接受弗里德曼在法國購買的香煙,盡管弗里德曼在法國的美軍小賣部購買一條香煙只花了一美元,但對于那個德國婦女而言,這一條香煙卻價值4美元,并能換來加滿的官價汽油。正如弗里德曼所言,外國人常常感到驚訝,認為德國人喜歡香煙,并愿意以高價購買,但對于德國人而言,這些煙不是用來抽的,而是用來進行交易的。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的貨幣現象更能說明這種問題:在1971年前,用美元可以兌換黃金,黃金是貨真價實的;而在1971年之后,美元不能兌換黃金,其基礎是政府的稅收和支出;從客觀角度看在1971年前美元的信用程度顯然更好,因為在1971年后你不一定能用35美元換取和以前一樣數量的黃金。但是,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美元作為國際主要的支付、結算工具已經深入人心,國際的大宗商品貨物都用美元計價,因此人們達成了共識——人們承認并接受美元作為國際主要貨幣。3.比特幣的貨幣屬性爭議
目前學界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是否屬于貨幣存在很大的爭議。在討論該問題時,通常會遇到以下幾種觀點:一是認為比特幣沒有價值,所以不是貨幣。這種觀點很值得商榷,在上文中我們探討了貨幣的本質,價值是一種很抽象的描述,特別是在不兌換的紙幣作為貨幣的當下,紙幣與黃金脫鉤,貨幣的價值只存在于人類的觀念中——人們相信政府將接受這些實際上一文不值的紙幣來清償債務或支付稅收,在仙子效應下,人人都相信這些紙幣具有價值。因此,實際上貨幣價值還是人們的一種共識,而政府的信用擔保以及強制流通的措施增強了這種共識。當然,共識還受歷史習俗、生產勞動、生活經驗、自然環境、科學技術、特定事件等因素的影響,是在人類長期的社會歷史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變化的。這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這種統一和被廣泛接受的交易媒介能否延續下來,取決于約定俗成的慣例:我們整個貨幣體系的存在依賴于人們之間的共同約定,從某種角度看,這與虛無并無兩樣”。那么比特幣有沒有價值呢?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這取決于人們的共識。正如仙子效應所反映的那樣:當人們相信其他人也會接受比特幣,人人都認為它有一定價值的時候,那么比特幣就一定有價值。而人們沒有對比特幣達成共識,不相信其他人會接受比特幣時,認為比特幣只不過是網絡上的一串字符,那么比特幣就沒有價值。因此,與其糾結于比特幣是否具有價值,還不如深入研究人們是否會對“比特幣是貨幣”達成共識。從當前的現實情況看,比特幣正在處于共識的形成期,最終是否能達成共識還是未知數,不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使用比特幣,但其高風險和波動性會阻礙人們進一步的持有并使用它作為交易。關于比特幣的高風險和波動性問題下面還會再討論。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現代市場經濟需要信用交易,需要使用信用貨幣,而比特幣屬于商品貨幣,不適應與現代市場經濟,因此不能作為貨幣使用。其實如果仔細閱讀中本聰關于比特幣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可以發現加密數字貨幣是網絡上的M0貨幣,即在網絡上流通的現金;而當前的其他電子支付貨幣其實是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體系之內的貨幣,這類貨幣是銀行的負債,即信用貨幣。正如我們在前文中介紹的,區塊鏈技術能實現去中心化的交易,而當前的電子支付貨幣其實是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為中心的中心化交易。M1和M2是在M0的基礎上形成的,只要有更多的人對比特幣產生認可,那么就可以發行基于比特幣的信用債務,在沒有更多的人認可比特幣前來談論以比特幣為基礎發行的信用債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正如我們所觀察到的,一些數字貨幣交易所已經開展融資融幣業務,目前也出現了部分數字貨幣貸款業務。
動態 |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科普區塊鏈 強調區塊鏈不等于比特幣: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今早發表9圖科普區塊鏈。其中涉及區塊鏈的特點有:1、安全;2、不可篡改;3、可訪問;4、無第三方。區塊鏈對未來的影響:1、不需繁瑣個人證明;2、看病避免反復檢查;3、旅行消費更加便捷;4、交易無需第三方。同時強調,區塊鏈不等于比特幣。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區塊鏈還有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版權保護等諸多應用領域。[2019/10/28]
當然,目前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由于比特幣總量是固定的,根據貨幣數量流通公式可知,伴隨著經濟增長,實際產量的上升,會出現物價的下跌,而物價的下跌又會導致產出減少,繼而減少需求和工資水平,最終形成螺旋形通縮,所以比特幣是一種通縮型貨幣。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卻沒認識到比特幣實際上是代碼,而代碼是可以修改的。實際上,只要比特幣社區能達成共識,通過硬分叉即能將比特幣的數量上限改為無窮大。比如另一個重要的加密數字貨幣——以太坊,在2016年由于黑客攻擊,導致以太坊社區產生分歧,以太坊發生了硬分叉,出現以太坊和以太經典兩款加密數字貨幣,而以太坊保持原來的發幣方式——通脹率縮減的發行機制,沒有總量上限;但以太經典卻重新修改了代碼變成了總量固定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究竟是不是貨幣,其實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是一個共識在逐步形成并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在交易時認可比特幣。比如在9年前的2010年,你用比特幣去購買商品,肯定沒有人愿意接受;但是在2019年的今天,一些國家比如日本已經取消了比特幣的消費稅,并發放比特幣的交易牌照,承認了比特幣的交易合法性,出現了比特幣ATM機。目前全球越來越多人關注并購買比特幣,越來越多的商店支持比特幣付款。如果這些人不認可比特幣,那么在交易時會接受它嗎?正如哈耶克所言,貨幣的發行從來不是政府壟斷的特權,只是由于政府長時間的壟斷而使民眾有了此印象。從貨幣發展史的角度看,貨幣的演變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不同貨幣之間的競爭過程:金屬貨幣與紙幣之間的競爭、私人貨幣與官方貨幣的競爭、主權貨幣與世界貨幣的競爭,最終由更具優勢的一方獲勝并形成共識,為眾人所接受。貨幣從黃金向紙幣的演變,17世紀英國的銀行券向英鎊的演變,二戰以后部分發展中國家貨幣的美元化,以及當前比特幣憑借其偽匿名性、總量固定、網絡化的優勢挑戰當前貨幣體系的現象無一不是上述競爭的體現。因此,目前,比特幣還未受主流市場認可,還不是貨幣,但卻在走向貨幣的路上,并初步具有了一些貨幣的特征。但這并不意味這比特幣最終一定成為貨幣,其最致命的缺陷是價格的高波動性。貨幣必須具有價值尺度的特征,但比特幣想成為貨幣,其價格的高波動是不可避免的,這一兩難困境可以稱之為“哈耶克難題”。4.哈耶克難題
動態 | CMC數據:比特幣市值占比升至65%:據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比特幣市值占全球加密市場總市值升至65%,刷新自2017年12月以來新高。比特幣目前徘徊于12900 USDT附近,總市值約為 2293億美元,全球加密市場總市值為 3529億美元。[2019/7/10]
眾多比特幣的信仰者和布道者都喜歡引用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理論作為比特幣成為主流貨幣的理論支柱。哈耶克認為市場經濟在過去種種的不穩定,其實是因為市場上最重要的自我調節成分——貨幣,被政府控制而沒有受到市場機制的調節。因此哈耶克主張貨幣不應該由政府或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而是允許私人發行競爭性的貨幣。在市場競爭中,只有質量高、價值穩定的貨幣才會形成對這一貨幣的需求,而低質量的貨幣將被淘汰。因此任何一個貨幣發行者都會保證貨幣的高質量和購買力的穩定性,而購買力的穩定性意味著沒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然而,哈耶克在考慮貨幣的市場競爭時,只考慮到了貨幣的質量穩定問題,卻沒有考慮到替換貨幣時的成本問題,這種成本通常來自于粘性成本以及貨幣兌換的損失成本。因此當兩種貨幣的條件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一種貨幣想要在競爭中勝過另一種貨幣,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貨幣的收益來吸引人們購買這種貨幣。正如我們在現實中所觀察到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香港購物時,人民幣一般是拒收的;而在2007年后,人民幣逐漸貴過港幣,內地游客也可以拿著人民幣暢游香港了,并且香港民眾開始儲備人民幣而獲取升值收益。
比特幣不是政府發行的貨幣,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其信用程度遠遠低于法定數字貨幣,在面對法定貨幣的競爭時,必須有更高的收益才能獲取普通民眾的認同,否則,民眾根本不會把自己手中的法定貨幣兌換為比特幣。正如我們所見證的,在過去的2017年里,隨著比特幣的價格一路高漲,從2017年初的1,000美元瘋長到2017年末的18,000美元,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在這一年中也有更多的商店和個人接受比特幣付款。但是,正如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不兌現的紙幣缺少錨定。因此貨幣不再像以前穩定一樣;比特幣由于缺少錨定,更重要的是沒有政府的信用作為擔保,要想替代主權貨幣成為流通貨幣必須要有更高的收益,而這種高收益的背后卻隱含著高風險和高波動性,而價值的穩定性卻是成為貨幣必不可少的要素。這正是比特幣在通向貨幣之路時最大的難題,我把它稱之為哈耶克難題:由于天生的缺陷,比特幣想成為受主流市場認可的貨幣,必須要有更高的收益,而這種高收益背后卻是更大的波動性,而貨幣具有價值尺度的特征卻排斥這種高波動性。這一兩難問題并不意味著比特幣不能成為主流貨幣,比如比特幣在早期通過高收益吸引大量信徒,當比特幣在人群中的接受程度達到一定階段:人們拋棄比特幣換用其他貨幣需要巨額成本時,比特幣就不需要高收益來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趨于穩定,這也并非不可能。因此,比特幣能不能跨過這道難題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聲音 | Cointext創始人:有人計劃通過51%攻擊來接管比特幣現金:Cointext創始人Vin Armani的一項新聲明讓加密貨幣社區大為震驚。據他說,Craig Wright和Calvin Ayre正計劃通過51%攻擊來接管比特幣現金。在此之后,他們的計劃是對其他加密貨幣采取同樣的措施。[2018/11/14]
編者按:本文來自bitcoin.com,作者:JamieRedman,譯者:星球日報茶涼,編輯:郝方舟3月7日,據bitcoin.com報道,目前東京四家最火的夜店將接受BCH支付.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CSDN,作者:PatrickWoodhead,譯者:Shawn,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區塊鏈的發展史,實質上是開發者與哈希函數之間長達十年的情史.
1900/1/1 0:00:00KeplerFinance:2019年數字證券市場研究訪談作者:KeplerFinance匯編:Ran&Kiki@八維研究院證券數字化直到現在,傳統金融還沒有經歷大規模的顛覆性變革.
1900/1/1 0:00:00幣市暮靄沉沉,不如來玩點DApp。DApp作為區塊鏈世界中為數不多與C端直接掛鉤的產品,即使有大火的加密貓、Fomo3D、像素游戲在前,但往往因為使用門檻高,聽者更多,玩家卻極少.
1900/1/1 0:00:00文|昕楠、如風在確認自己所參與的“福七百”項目可能涉嫌傳銷后,張蕾一家人的生活軌跡走向了無邊的黑暗。從姐姐張琦到身邊的朋友,跟著一起投錢的人不在少數.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Unitimes,作者:SuZhu&Hasu,來源|Medium,編譯:Jhonny,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