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颯姐團隊的觀察,目前國內主流的數字藝術品/藏品/作品NFT發行平臺中,買家對NFT享有的權益主要有三類:
一是可以在該平臺看到區塊鏈查證信息,包括底層作品信息(如作品名稱、作品簡介、作者)、持有人(即NFT買家)、流轉信息(如發行時間、交易時間及相應的交易哈希值);
二是象征性展示,比如用戶可在該平臺獲得同時標注數字藝術品名稱、縮略圖、哈希值、創作者、認證時間的頁面,截圖可以向社交媒體上分享;
三是在購買NFT后須持有一定期限后,方可贈送給該平臺的注冊實名用戶。
毫無疑問,NFT的購買者擁有令牌本身,該令牌是其所對應的底層作品的數字版本的權利的記錄(具體權利需看發行方與用戶的約定),因此當NFT被轉移給其他人時,該作品的底層數字版本也隨之轉移。但是,顯而易見,用戶對NFT本身(此次不討論其對應的底層數字藝術品)的權益是較為受限的,例如,用戶無法將買到的NFT提到自己的虛擬幣錢包(多數平臺無需用戶注冊錢包),無法隨時通過購買該等NFT的平臺有償轉讓,那么在這種情況下,NFT購買者對于NFT令牌本身是否享有所有權呢?
聲音 | 律師肖颯:上鏈數據保護目前存在法律盲區:據Odaily消息,5月28日,以“技術創新與融合”為主題的區塊鏈技術發展論壇(GBF)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辦。 在“共識——數據上鏈的標準及挑戰“圓桌對話中,關于上鏈數據的價值,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表示,數據上鏈存在一些問題,數據上鏈之后權利歸誰?怎么保護,怎么區分?中國目前的法律尚存在一些盲點。[2019/5/28]
權益受限的NFT,法律屬性是什么?
NFT作為區塊鏈上的密碼學表達,它驗證其對應的文件未經篡改,并在區塊鏈上記錄其流轉過程。我們認為其屬于一種網絡虛擬財產。廣義的網絡虛擬財產是指一切存在于網絡虛擬空間內的虛擬財產,包括虛擬貨幣、網絡游戲中的裝備、電子郵箱、網絡賬戶、已注冊域名等。目前民法學界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性質主要有三種觀點:物權客體說、債權客體說以及知識產權客體說。
聲音 | 肖颯:以太坊、EOS若在國內建立節點 需在網信辦備案:在上周,國家網信辦《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后,記者發現不少海外公鏈、聯盟鏈以及運營團隊在中國,但基金會設在海外的公鏈項目對備案仍持觀望態度。中國銀行法學會理事肖颯稱,如果以太坊、EOS要建國內節點,或者讓國內開發者加入的話,也需要進行備案。若拒不備案,項目開發、項目運營、項目獲客、項目線上線下活動等等都會受到影響。[2019/2/22]
1.物權客體說。此觀點認為,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是物,可以建立物權。我們認為,網絡虛擬財產,一般而言,特別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形成的虛擬財產具有物權的屬性,可由個人支配所有,可納入無形物的范疇。
聲音 | 肖颯:在中國,STO不僅是一種違法行為,還可能會構成犯罪:據新浪財經消息,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在清華x-lab公開課上作了《區塊鏈應用創業的法律邊界及案例分析》的演講,分享了STO,中國法律將怎樣對待、“區塊鏈”新規解讀與未來趨勢、區塊鏈項目落地需要注意細節、區塊鏈項目到底能不能發幣、區塊鏈與ICO的風險五個部分。肖颯表示,在中國,STO不僅是一種違法行為,還可能會構成犯罪。未來如果中國的證監會對STO和ICO進行監管,將會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的,這個前提就是我們對證券的定義寬泛了。[2018/12/22]
2.債權客體說。該觀點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權利的行使需要依賴于技術提供者的某些支持,與具有支配性的物權不可等同。我們對此持否定意見。一般而言,區塊鏈技術的主要特點便在于個人實現了對加密資產的完全所有,鏈上資產的流轉無須任何第三方的支持。
聲音 | 肖颯:證券型通證在我國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近日表示,證券型通證在不同的法律環境下,折射的意義不同。在美國法律下,證券型通證是證券的一種。在我國法律下,如果代幣有證券性質,結合2017年9月的ICO禁令,在我國可能會被認定為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但是由于我國《證券法》對于證券、債券的定義過于狹窄,不能直接簡單套用,而是使用刑法第225條的非法經營罪作為兜底條款。
此外,實用型通證被各國普遍接受。我國在2013年認定比特幣為特定虛擬商品,實用型通證具有類似的法律性質。[2018/7/28]
3.知識產權客體說。該觀點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應屬于技術締造者的智力成果,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但是,在《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知識產權的同時,第一百二十七條同時規定網絡虛擬財產的內容。從體系解釋的角度考慮,作為客觀存在而非作品的網絡虛擬財產,移出知識產權的范疇更為恰當。
綜上,我們認為,在國外主流NFT交易平臺中NFT可以提到錢包、進行二次交易的語境下,因NFT持有人對NFT本身享有充分的處分權及收益權,可以作為物權的客體,NFT購買者對其持有的NFT享有所有權。
而在前述國內主流NFT發行平臺的語境下,我們認為,持有人對NFT本身不享有所有權,而是享有某些權益,既是證明其對NFT對應的數字藝術品副本所有權,也是NFT持有人對合同相對方隨時行使欣賞、觀瞻、聆聽、下載等權利的一種憑證。
第一,處分權限受到嚴重限制的NFT不屬于物,難以成為所有權的客體。首先,從體系解釋來看,網絡虛擬財產不屬于“物”。《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所有權人對自己的動產和不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而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其次,《民法典》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而現行法律沒有將網絡虛擬財產規定為物。最后,所有權的內容包括占有、使用、處分、收益,而處分和收益均是核心權利。國內NFT平臺有的只開放NFT的購買功能,而無法轉讓和產生收益,用戶沒有私鑰、無法提到自己的加密資產錢包,我們認為,持有者并不享有所有權。
第二,NFT屬于網絡虛擬財產,持有人對NFT享有權益符合現行法的規定。盡管前述用戶不享有NFT的所有權,但仍然可以基于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享有權益。這與我國法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類似,《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二條均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但二者均沒有明確自然人享有對其個人信息享有的權利類型,后者明確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而沒有使用“所有權”的表述。
寫在最后
鑒于買家對NFT本身享有的權益屬性并非所有權,颯姐團隊提醒NFT發行方及經營平臺在用戶協議及產品描述中準確界定NFT購買者享有的權益類型及范圍,注意防范欺詐及虛假廣告風險。
發文機關:人民銀行 網信辦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工業和信息化部 部 市場監管總局 銀保監會 證監會 外匯局發文字號:銀發〔2021〕237號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主題分類:財政、金.
1900/1/1 0:00:00金色財經 區塊鏈10月5日訊? 區塊鏈市場只用了短短十幾年時間便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當前最強勁的“新風口”之一.
1900/1/1 0:00:00金色財經消息,10月12日,Coinbase宣布將推出NFT交易市場Coinbase NFT。該項目由Coinbase產品副總裁Sanchan Saxena牽頭,將允許用戶鑄造、購買和展示NFT.
1900/1/1 0:00:00在 Litecoin 10 周年之際,創造者 Charlie Lee 通過 Twitter 線程向我們口述了“歷史”.
1900/1/1 0:00:00原文標題:以太坊的黃金時代以太坊正以多種方式進行擴展。以太坊就像一座經濟活動繁忙的超級城市,它全天候運行,跨越全球,允許任何人訪問.
1900/1/1 0:00:00NFT似乎無處不在。NFL、說唱歌手Snoop Dogg、漢堡王、Shakira、甚至“side eyed Chloe”模因都加入到了NFT的浪潮之中,幾乎沒有加入NFT領域的人不了解Crypt.
1900/1/1 0:00:00